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七类药品或会对驾驶产生影响

吃药后最好不要开车

  开车不喝酒,这个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但是开车不吃药,了解的人并不多。2014年12月15日,223省道永嘉县沙头镇石柱山洞口,一辆丰田轿车追尾福特轿车,两车损坏严重。据丰田轿车车主说,当天因感冒吃了一颗感冒药正准备休息时,突然接到电话需要开车去黄田动车站接人,在行驶途中犯困,没有踩刹车直接撞上了前面的车,事故发生后才清醒过来。
  以上这则交通事故,主要是驾驶员吃了感冒药后立即开车而犯困所引起的,驾驶员的这种行为就是“药驾”。
  药驾,顾名思义就是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灾祸。
  据了解,目前至少有七类药品可能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包括抗组胺药,抗抑郁、焦虑类药,镇静催眠类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心脏病用药,降血糖类药。其中,服用抗组胺药,抗抑郁、焦虑类药,镇静催眠类药,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后,易导致嗜睡;服用抗高血压药则可能出现头晕;服用降血糖药物,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等。
  最为常见的就是感冒药和抗过敏药物,大多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成分,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等,会影响驾驶,如感冒清胶囊、鼻炎康片、维C银翘睛、速效感冒胶囊等。服用抗过敏药后也可引起嗜睡、困倦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中药和各种保健食品也会引发嗜睡、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驾车人士也要慎服慎用。
  因此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选择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
  二、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三、不可超剂量用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若自己买药吃,种类越少越好。
  四、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再开车上路。 朱启勇 吕清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