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全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我省已建成34家专业处理厂,农业部在嘉兴召开现场会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2月28日,农业部在我省嘉兴市召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全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刻不容缓。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意见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
  嘉兴是我省生猪主产区。面对生猪饲养量过大,区域环境承载力脆弱的实际,嘉兴市委、市政府将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作为畜禽养殖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推进。近两年来,嘉兴累计投入1.5亿元,7个县域全面建成无害化处理中心并投入使用,新增病死畜禽年处理能力2.5万吨;“村收、镇聚、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全面建成,实现了病死畜禽收集全覆盖、处理无害化、残留物资源化的建设目标。
  据了解,2013年9月,农业部在全国19个省的212个县启动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和监管工作,坚决杜绝随意抛弃、经营、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把试点区域建成示范区域;大力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落实国办意见精神,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履职尽责,全面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加强宣传,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围。
  会议强调,春季是病死畜禽多发期,做好当前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尤为重要,各地要迅速部署,抓好落实,努力确保不发生乱抛病死畜禽现象。
  当天上午,与会者考察了海盐县动物卫生处理中心和桐乡市恒生动物生物处理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
链接:
  近年来,我省重点围绕“四个一”(即:一套处理设施、一套收集体系、一套政策制度、一支专业队伍)全面构建推进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截至今年2月,全省已建成专业集中无害化处理厂34家,日处理能力350余吨。目前,在全省有生猪养殖的1024个乡镇(街道)中,已有723个开展对养殖场(户)死亡生猪统一收集服务工作,建成收集点(或公共处理点)1097个;4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政策,龙游、兰溪、诸暨、德清和杭州市萧山区、衢州市衢江区等县(市、区)开展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试点。此外,有70多个县(市、区)政府制定了无害化处理监管办法,80个县(市、区)出台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方案,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407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