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2月28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八部门联合召开201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春耕生产,维护农民权益,为农业稳粮增收保驾护航。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指出,2015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行政、打防结合、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要明确工作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时节,围绕农资主产区、小规模经营聚集区、区域交界处等重点区域,抓住审批、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集中治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具等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突出案件查办。做好线索的排查梳理,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深挖假劣农资制售源头。对于大案要案,要采取挂牌督办、联合办案等形式,加大查办力度。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不法分子。三要完善长效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快《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步伐。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农资信息化监管水平。四要强化社会共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资经营企业诚信评价,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农资社会治理体系。
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公安部分别对各级质监、工商、公安部门的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
会后,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强调:要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绿剑”春季集中执法行动;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合力做好农资打假工作;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通报经验做法,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