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呼唤更多的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孙燕勤
  最近,浙江给26个县(原欠发达县)集体“松绑”,将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这一举措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那就是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创业创新,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在这方面,浙江人的感受不可谓不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0年的探索,绿水青山已然成了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乡村旅游、农家土货享誉全国,农民收入在高起点上持续攀升。浙江因此更加坚定了要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就要注重政策创新,有效引导各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绿色发展。要以此次对26个县的考核办法调整为契机,强化政策导向,进一步倡导生态理念,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致富路子。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就要注重路径选择,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其中,农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这“两座山”而言,意义重大。今年,是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的一年,也是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强省建设的一年,坚持富民导向、生态导向、市场导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并做好农业“减量”、“循环”、“安全”三篇文章,大力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既能推进农业高效生态目标的顺利实现,也能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更有力的注解。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就要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使保护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今年,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垃圾分类等被列入浙江民生十大实事,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这些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然而,要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才能让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从而为“两美”浙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