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七色土

为家乡点赞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一转眼,便将你置身故土。被誉为“高原水乡”的鹤庆,养育着如水似银的白族人民,在那里,山、水、人自然天成的娴静和祥和,总是那么的随处可见。我就是在那土地里冒出来的小苗,头顶着天,根连着地,就算根离开了土,我也是沾了满身的故土味,永远甩不掉。特别是当我进入农业系统工作,更加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便也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恋。
  依稀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交通非常闭塞,出门全靠脚,运输全靠肩。也还记得上大学时,每次离家,母亲总背个大行囊,在泥烂的土路上慢慢行走一个多小时,就怕一不小心,摔入水沟。看着母亲沉重的背影,泪水早已湿了双眼,40多小时的车程,加上三四次的转车,到学校至少3天,每次到学校已苦不堪言。那时村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都极其困乏。
  然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暧祖国各地,以及国家对边陲少数民族的关怀,我的故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有了医保,不再愁看不起病;种田有耕种补贴、家家户户盖起了白墙青瓦的四合院;山泉水引入到各家各户;村子里装上了路灯,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丽江机场一一开通,如今出行是如此便捷;村口便是高速路,火车站就在我们村,机场离我们村仅13公里。村里不仅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
  春节,当你走进我们村,白墙青瓦,清泉淙淙,道路整洁,会让你感觉如此舒心,村民们踏着白族舞,唱着“阿哩哩”,耍龙舞狮,喜迎新春,全村老少其乐融融,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融入到欢乐的歌舞中,展现出白族人民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们大理,叮嘱干部,要保护好我们大理的生态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我相信,在国家领导的关心关怀下,静流悠然的泉水,将连接着我们白族人的生活,更将滋养出白族人如泉水一般,清透、柔润、细腻的小城风韵,让故乡在“高原水乡”的美名上,更多些“鱼米之乡”的富庶。
施金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