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育

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建议家长不做“虎妈狼爸”

  教育部近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
  《意见》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特别指出广大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
  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意见》提出,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同时,要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意见》还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意见》强调,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活动覆盖面。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寇拴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