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萦绕颇有节奏感的英文歌曲,嘴里轻轻吟唱……在浙江财经大学教学楼C楼106教室里,几个学生正围着一名“老师”饶有兴致地在学习一首英文流行歌,讲台中间的“老师”耐心地指点歌词中的连读技巧,纠正台下学生的发音。除了学习英文歌曲,这群人日常课余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练习英文发音以及语音语调。在不固定的教室、不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群每天做着固定的事。训练时的他们,口型夸张、声音响亮,一个单词时常要反复诵读好几遍,很是认真。
作为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trial weeks”(体验周)的英语教学项目,是近来浙财大流行起来的“新鲜事——让学生教学生”。
在传统英语课上,一名教师应对一帮学生,学生很难获得发言的机会。新鲜的“让学生教学生”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足。本期活动的负责人,浙财大2013级摄影专业学生高爱萍说:“上课内容就是要帮助同学从发音、语调、内容和思维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融入英语环境中。上课的‘老师’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大胆表达自我,不仅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技能,还帮助他人提高了英语水平。”一名“老师”每期最多只带10个学生,一期7天,每天利用课余45分钟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口语,也是对‘老师’学习成果的一种考验。”活动伊始,报名的人数很多,考虑到授课质量,“老师”们坚持了小班教学,将每期学生控制在十人以内,分期授课。
正式上课前“老师”们会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摸底测试并打分,通过专门设计的“英语自信记分卡”,记录参与者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突破。
“老师”们先从发音、句子入手,然后利用日常话题展开对话。借手势的变换来展现语音语调变化,帮助学生牢记语音语调的必要性。课程的后期,“老师”会引导学生自己去丰富对话内容,结合之前所学,自行准备某话题内容,“老师”对其评价,并记录在记分卡上,以此考核学生学习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结业当天,每期成员都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大家一起表演自制的英语情景剧。这个活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巩固。
赵蕾 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