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杭州晒餐桌安全治理“成绩单”

  元旦一过,年味渐浓。马大嫂们已经开始忙着备年货了。其实,吃得好不好倒是其次,吃得安不安全最重要。
  为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6月,杭州市启动了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从田间到餐桌一路为大家把关。近日,杭州发布最新食品安全数据,晒出了餐桌安全治理的“成绩单”。
农产品有“身份证”,生产源头可追溯
  食品安不安全,第一道关很重要。
  杭州市农业部门一直在推进“三品一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了这张“身份证”,消费者买起来也就更放心。
  2015年,杭州市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1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9家,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6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5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7个,续展绿色食品42个。
  杭州市农业部门2015年还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和产品抽检,从结果看,两大主要食材,畜禽和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都蛮高:从生产基地抽检的300余批次各类畜禽样品,合格率100%;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中,在提高生猪尿样监测比例的基础上,增加了肉羊、肉牛的“瘦肉精”监测,全市抽检各类样本3622批次,合格率也为100%,在定量检测的804批次水产品中,杭州产水产品合格率99.86%。
  此外,到2015年底,杭州市辖内县级以上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已全部录入信息库,省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场等主体可追溯率达100%,400余个生产主体实现可追溯管理。也就是说,即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出了问题,也能倒追到生产源头。
建成“透明厨房”1431家,关停取缔小作坊319家
  食材进入市场流通后的管理,同样是食品安全的关键。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2015年一大“重头戏”就是“阳光餐饮”工程。
  这项工程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五可”——后厨操作可视、企业管理可量、食材来源可溯、诚信承诺可查、群众感受可评。截至2015年底,杭州共建成“透明厨房”1431家,其中大型和特大型“透明厨房”645家,学校食堂“透明厨房”780家,建成率53.1%,超出年初目标18.1%。
  另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小摊贩、农贸市场(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2015年杭州市年初普查的小作坊1145家,经整治提升,关停取缔319家,提升8家,新增4家。
李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