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默默奉献在基层食品安全一线,他们协助开展食品安全巡查、指导家宴申报、及时报告隐患及突发事件,是基层食品安全的坚强基石,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治理体系的践行者。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农村的食品安全才更有保障。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基层食品安全守望者”专栏,介绍我省优秀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先进事迹。
“石龙村有9家餐饮单位,26家副食品店,1家食品生产企业,17家茶叶种植户。”一口气报出这些“家底”的,是安吉县梅溪镇石龙村的食品安全协管员陈亲展。自2014年初担任协管员以来,陈亲展潜心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及时排查上报食品安全隐患,为该村食品安全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任之初,陈亲展根据本村食品生产经营户及人口情况,建议镇食安办对村食品安全网格作出调整,选配了3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库和档案。在村里开辟食品安全宣传栏,介绍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挨家挨户发放资料,宣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他还向村民讲解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带村里未取得健康证明的土厨师去县城参加体检。
与此同时,陈亲展还经常参与市场监管与农业等部门的执法检查,给他们当向导、作参谋。每月定期梳理村食品安全经营户情况,将食品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给镇食安办及市场监管部门。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经常性巡查,是陈亲展查找隐患的重要渠道。2014年6月,陈亲展在日常走访时,有村民反映该村一出租屋总是在晚上传出卤菜气味,怀疑是一外地中年人在加工销售卤菜。陈亲展查实情况后,第一时间向镇食安办报告情况。安吉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以后,责令停业整改,并按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同年10月,陈亲展走访该村安置区块一建筑工地食堂时,发现该食堂没有悬挂餐饮服务许可证。镇食安办和市场监管分局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后,发现该食堂不仅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且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食堂相关食品安全措施不到位。执法人员立即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依法作出5万元的处罚。
后来,村内又突然多了家小吃店,且没有证照。陈亲展主动上门与店主沟通,耐心解释办理证照的必要性,指导办证相关程序。可店主不接受,认为在农村开个早餐点,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没必要那么复杂地去办理证照。且大家都是本地人,就算吃坏了肚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希望陈亲展不要小题大做,“为难”他们。经过多次劝说,最终小吃店店主在辖区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办理了相关证照。
从事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一年多,陈亲展处理了14起此类事件,指导帮助当地群众办理证照26人次,还协助办理了万元以上案件。
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