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论坛

着力治土减肥 提升耕地质量

  □成灿土
  随着近二十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我省农田土壤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局部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农产品产地土壤退化等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补短板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治土减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准确把握现阶段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形势与要求。
  目前治土减肥存在的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是重视不够。当前耕地保护和建设存在“三重三轻”倾向,即重数量轻质量、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农肥。尤其是农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存在法制、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支撑保障不足,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修复治理、环境立法、公众宣传等相对滞后。
  二是底数不清。因长期未开展全省性耕地质量详查和肥料使用调查,无法准确反映当前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省耕地质量和土壤污染总体上底数不清,特别是难以确定污染土壤的边界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别等,无法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三是能力不足。目前全省各级农业环保和土肥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耕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能力薄弱,相应的监督执法、风险预警、应急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治土减肥很多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形成一套适合省情、行之有效的耕地质量保护技术体系。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2015年农业部也印发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的战略框架。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省实际,精心谋划,扬长补短,精准发力,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二个基本,抓住三个环节,夯实四个基础”的总体思路,毫不松劲地推进治土减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围绕一个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以改善和提升农业“两区”土壤质量为总体目标。
  (二)实现二个基本。就是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扭转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基本消除农业“两区”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
  (三)抓住三个环节。就是“防、控、治”。“防”就是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实施严格的监督执法,重点加强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控,强化农田灌溉用水监管,严防新的土壤污染产生,保护现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控”就是重点控制化肥、农药、污泥的使用,控制农膜残留,并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牧对接、种养结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基础地力;“治”就是针对不同农田土壤污染程度和类型,结合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设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同时,采取管控农艺措施,改良退化土壤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建立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省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四)夯实四个基础。就是通过做好“摸清底数、创新技术、提升能力、完善制度”这四方面工作,进一步夯实我省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基础。一是要尽快全面掌握我省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搞好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农艺管控技术等;三是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土壤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实行土壤污染防治例行监测制度,有关部门的基础数据要实现共享;四是通过推进土壤保护立法,建立保护制度,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使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浙江打造美丽农业、放心农业、高效农业保驾护航。 作者系省种植业管理局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