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农药减量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农药减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农药使用量从2010年的6.51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5.86万吨,年均下降2%,提前10年实现“零增长”。按照省委“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的要求,今后5年,我省将逐步补齐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不够广、先进高效适用的植保机械不够多的短板,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将再下降5%以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此,我们将切实发挥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指挥部的作用,正确处理好防与减的关系,促进有效防与科学减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服务我省“双高”农业强省建设。
在工作理念上,贯彻“科学植保、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双高”农业强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示范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强调的是绿色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植保检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农田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综合运用非化学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防治人为干预,使农田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逐步改变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控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的局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准”——准确预报精准施药。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专家会商机制,加快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方法,提高监测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快“互联网+”在植保领域的应用,研发推广浙江植保在线APP,实现病虫情报实时发布、植保专家在线指导、植保知识在线学习,切实解决植保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统”——统防统治专业服务。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和服务主体,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示范县、示范镇创建,着力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散户带动率;大力加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培育,促进统防统治向多领域全链条方向发展。到2020年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三是“控”——绿色防控生态调控。把绿色防控作为农药减量措施的重中之重,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水稻、茶叶、蔬菜、柑橘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率先在农业“两区”、一区一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推进绿色防控;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形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适宜推广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加强农企合作,吸引工商企业参与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四是“替”——“两高”替代机器换人。积极推进农药减量示范区“十百千”工程建设,在全省建设14个农药减量核心样板示范区、100个农药减量示范区、1000个农药减量示范主体,加强高效环保农药的示范推广。加强先进适用高效植保机械的示范推广,加快植保领域的机器换人,提高病虫防治的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积极探索植保无人机应用的操作规程、技术规范、专用药剂开发等新领域,逐步补齐植保机械的短板。
五是“拓”——从粮油向经作拓展。以农业特色小镇为重点,加强特色经济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试验和示范,为提高特色经济作物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品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提供保障。今年我们已将草莓、杨梅、铁皮石斛列为重点,推进防治药剂筛选和相关防治技术研究。
在实现路径上,加强资源整合强化保障。主动将植保检疫工作融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业水环境治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中心工作,把农业“两区”、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小镇作为主战场,全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率先建成农药减量技术集成应用的样板区、农药减量机制创新的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平,完成农药减量目标任务。
作者系省植保检疫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