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常年物资援助、每月提供资金帮助……随着这两天不少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永嘉个体户老板赵丽娟终于松了一口气,也使得她更有信心把“安康家园”坚持下去。7年来,她和丈夫耗尽百万家产,甚至负债累累,只为更好地收留照顾“安康家园”中的49名重度残障者。
7年来坚持收留残障者
今年46岁的赵丽娟是永嘉一名个体户老板。关于开办安康家园的初衷,她说,有一次,她在老家农村看到一位母亲在打一个七八岁的智力障碍、大小便失禁的孩子,边打边骂孩子拖累了家庭。这一幕让她萌发了为残障者建一个托养中心的想法。“收留残障者,可让这些家庭解放劳动力,减轻经济压力,拥有更多的幸福。”赵丽娟说,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2009年,在永嘉县残联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安康家园在闲置的上塘镇敬老院原址上建立了。
安康家园建起来后,许多残障人士被家人送到了这里。原本只有30人接纳能力的地方,最后增加到了49人。由于场地和经费有限,从2013年起,赵丽娟不得已将200多人拒在了安康家园门外。
每晚都要巡夜细心照顾
即便是一个小家庭,都离不开柴米油盐,更何况这么大一个“家庭”。日常伙食、尿包、水电费、护工工资……杂七杂八的费用,安康家园每月支出大概都要五六万元。
安康家园中的49人,最小的2周岁,最大的90多岁,大多是智障者。这些人员有三类,第一类是家里人出钱送到安康家园,并负责全部费用;第二类是家里人出一部分费用;第三类是家里人完全无力负担费用的。对于后面这两类人员,赵丽娟只能自己掏钱补贴。尽管有一定的政府补贴,但赵丽娟仍需要不断往这个“无底洞”中填补资金。
开办安康家园7年来,赵丽娟和丈夫掏了近100万元。从小有积蓄,别人欠她货款数十万元,到如今她负债十几万元,门店也从两家变成了一家。“大量精力放在安康家园上,经常抽不出时间接待门店客户,久而久之客户就流失了。”赵丽娟说。
为了更好照顾这些残障者,每晚23时到凌晨3时,赵丽娟和护工还要分工各巡夜一次。“由于智力障碍,他们即便生病了也不会说,需要我们去发现。”不去看一眼,摸一把额头,赵丽娟会觉得这一天的工作还没做完。
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
赵丽娟说,没有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援助,她和丈夫难以坚持这么久。目前,安康家园的主要经费就是来自永嘉县残联为他们申请的托养经费。该县民政局和东城街道平时也会给予经济支持、节日慰问等;永嘉县红十字会给安康家园带来了衣服、鞋子、被子和一定的经济援助;不少社会团体、志愿者义工队等,也会时常去安康家园做爱心午餐、带去物资以及慰问金等。
赵丽娟的事迹通过媒体传播后,更多的爱心人士正向安康家园伸出援手。温州爱心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表示,愿意与安康家园形成结对模式,向安康家园常年进行物资捐助,提供安康家园内49名残疾人员一年四季的衣物等。近日,还有香港爱心人士陈先生和杨女士一起乘坐飞机来到永嘉的安康家园实地了解情况,他们将会每个月给安康家园提供资助。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赵丽娟说,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让她感觉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并不孤单,尤其今年爱心人士的帮助更多,让我更有信心做下去。” 肖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