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西坞街道孔峙村的蒋国良一家,在宁波城区买房已有5年多了。但蒋国良两口子一直没有搬到宁波城区和儿子同住,他们依旧住在乡下那幢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二层小楼里,因为这里有一位特殊的“家人”。
故事要从46年前说起。那一年,年仅18岁的蒋国良许下诺言,要照顾好智力障碍的邻居陈阿大。如今46年过去了,蒋国良64岁、陈阿大67岁,邻居已是亲人,诺言成了责任。这一份浓浓的邻里情,成了大家过往岁月里,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1970年,蒋国良年满18岁,身强体壮、干活麻利,他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到的工分,可抵得上两个成年人。那时的陈阿大刚结婚,父亲年老驼背,妻子肢体残疾,陈阿大因天生智力障碍,除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外,几乎没有任何劳动能力。“阿大一家人可怜,没办法养活自己,但总得有人帮帮他。”蒋国良自忖年纪轻、本事好,就和家人商量,决定帮忙照看邻居陈阿大一家。蒋国良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照看,居然已经46年了。
从那时起,蒋国良干活干双份。后来分田到户,蒋国良先手把手地教阿大做一些种菜施肥的简单农活,时时提点他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那个时候我也有儿子了,干活虽然累点,两户人家不至于饿肚子了。”回忆起过往的日子,老蒋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仿佛这长达40多年的倾力相助,并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陈阿大一家连续遭遇变故,父亲、妻子相继过世。阿大家里没有钱,也没有主事的人,蒋国良找来已在经商的妹妹和外出打工的两个兄弟,一起凑钱帮着陈阿大料理了他亲人的后事。
蒋国良说:“这么多年一块生活,我们早就把阿大当自家弟兄了。”去年4月,阿大连续两天没有出门,左手捂着右手关节,总是哭,蒋国良问他也不答话。老蒋后来才发现,原来陈阿大在家滑了一跤,摔伤了手臂。“阿大虽然脑子不大灵光,但心地善良,他怕给我们添麻烦,不愿告诉我们。”蒋国良看出阿大的心思,于是,带着他到宁波市区的大医院,陪着看病、住院。这次住院治疗,蒋国良负担了七八千元医药费,但看着阿大恢复得不错,他心里挺高兴。
为了防止阿大再摔跤,蒋国良叫来工人,把阿大家中的地面浇成了水泥地,屋顶全部翻修了,透光的墙也重新用砖砌过,家里还装了淋浴龙头和抽水马桶。装修所花的5000多元钱,由蒋家兄弟姐妹分担。
在蒋国良的感染和带动下,现在在孔峙村,越来越多村民像蒋国良一样,把陈阿大当成自己亲人看待。 施力维 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