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云峰
本报讯 近日,《奉化日报》上刊登的一个整版公告引起市民关注。公告详细列出了奉化市128家生猪养殖场的位置、限养数量及相对应的市、镇(街道)、村三级网格化监管巡查人员名单和举报电话。“现在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们监管的责任更加大了。”奉化市畜牧兽医总站负责人邬纪庆说。
“五查四治两打”行动开展以来,奉化关闭了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65家、非禁养区内治污未达标的生猪养殖场119家,保留达标验收合格的生猪养殖场128家。为加强对这些养殖场的管控,奉化市畜牧兽医总站联合市环保局组建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建立了市、镇(街道)、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防控巡查网络,并明确,联场村干部必须每半个月到场一次以上,联场责任干部每个月到场一次以上,联场班子成员每季度到场一次以上。同时,强化对存栏生猪在千头以上的重点规模猪场的市级巡查监管,由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和市畜牧兽医总站畜牧干部,对镇(街道)、村两级防控巡查工作和防治主体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管。
“如何让监管人实实在在地到养殖场,我们想了不少办法。”邬纪庆对记者说,最近,总站建起了“市畜禽养殖监管工作群”微信群,市、镇(街道)、村三级网格化监管巡查人员全部进群。在每次巡查监管中,除做好书面记录外,还需将巡查时间、内容、整改意见及现场图片合成一张照片及时上传到微信群,并要求巡查人员必须在现场图片中出镜,以便监管。照片由市畜牧兽医总站整理归档上报市督查室,形成“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巡查体系。
邬纪庆告诉记者,下一步,奉化将继续强化线上智慧监管和应用推广,配备智能化监控系统,环保与农林部门对全市保留下来的生猪养殖场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此外,安装治污设施专用电表,通过电量监控,倒逼养殖场保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