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23省自来水检出9种亚硝胺类物质

专家称,不必过于担心

  近日,很多人被这样一则新闻震惊了——《我国消化道癌症高发或与喝水有关,饮用水中亚硝胺是美国3.6倍》。原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历时3年多,覆盖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从水源水、出厂水到用户龙头水,针对饮用水中亚硝胺浓度和种类进行了一次科研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我意料:一是种类那么多,二是浓度比想象的高。”负责上述饮用水调查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陈超说,“中国是世界上亚硝胺检出情况最为多样的国家,在水中检测出9种亚硝胺类物质。”其中,华东华南地区最严重,长三角亚硝胺浓度最高。
  将一项指标纳入水质标准,需要有足够的毒理学数据和充分的科研成果。“我们的水质标准需要不断修改,如果这一类消毒副产物,已升级到比较重要的地步,那就要立标准。如果没有纳入,说明现在可能威胁还不大,或证据不充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是水质标准领域的权威,他曾为提高水标准奔走多年。
  和空气污染指数一样,国家环保部正在计划发布城市的水质排名。届时,环保部将按月度、季度、年度公布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前十及后十的名单。今年6月公布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今后,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对应,城市水质指数(CWQI指数)也将走进公众视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水质标准持续提升也是自然之事。“但对于当前我国自来水中检出的亚硝胺也没必要过于恐慌,还是需要理性看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教授如是说。(摘自《科技日报》 贾婧/文2016年10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