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罗吉祥:无花果的跨界变身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罗吉祥却把无花果“种”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近日,在宁波海曙区洞桥镇树桥村的果园中,主人罗吉祥与工人一起,摘收今年最后一批无花果。“园里产的无花果,一粒都不卖,存起来要派大用场。”老罗神秘地说。
  罗吉祥是绍兴上虞人,之前,他在宁波大世界市场做了10多年的水产生意。2010年时,眼看着市场要搬迁,老罗也想换个行当干干,他跑到树桥村包了60亩地,建起当地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
  由商转农,跨界可不小。老罗说,自己不懂农业,种无花果是朋友推荐的,见市场价格不错,“脑袋一热就上马了,接着就摔了个大跟头”。
  无花果种植并不太难,到第二年夏天,枝头果实累累,罗吉祥突然发现销售成了大问题。无花果不易保存,摘下后24小时就会变味,而老罗的果园年产量有七八万公斤,高峰时一天摘果几百公斤,靠小贩分销零售,杯水车薪,“最后没办法,只得将成筐的鲜果免费送进敬老院做贡献”,老罗说。
  鲜果不好卖,老罗尝试搞深加工,做无花果干,酿无花果酒。酒是酿成了,味道也不错,但酿一公斤酒要耗费10公斤鲜果,一瓶酒光成本就要100多元,没有市场竞争力,只得作罢。
  辛苦“折腾”了两年,投了近百万元,没有丁点回报,罗吉祥很是苦闷。2013年,有朋友建议,日本、韩国等流行水果酵素这种保健品,现在这股“风”刮进国内,“你既然无花果鲜果卖不掉,不妨尝试着做成酵素”。
  “开弓没有回头箭”,因为有酿酒发酵的经验,老罗决定一试。他找来在江苏某制药企业任高级工程师的亲戚当技术顾问,建起实验室和生产线,用几吨无花果制作出了第一批200瓶酵素。
  罗吉祥告诉笔者,很多人以为做酵素就是把各种水果切碎了密封在罐子里自然发酵即可,其实不然。这样做出来的酵素,没啥保健作用不说,还容易吃坏肚子。“做水果酵素好比生产药品,工艺要求相当高,要在里面添加菌种,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调制。而且,酵素要发酵1年以上才有效果。”老罗说。
  第一批无花果酵素生产出来后,老罗心里也没底。他把样品免费送给朋友试用,没想到反响出奇地好,不仅口感好,保健效果也很不错。很快,罗吉祥的酵素在朋友圈里传开了。2014年,他拿着样品到质监部门做食品安全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这让老罗信心大增。那年夏天,在对比了韩、日产的30多种水果酵素后,有位上海客户提出愿全数收购老罗的无花果酵素,“当时我已下定决心,在研发酵素的路上坚持走下去。”老罗说,他的产品至今一瓶都不卖。
  其间,经过反复试验,罗吉祥掌握了无花果酵素的配制秘方和质量控制工艺。今年5月,他带着样品去了北京。上个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SGS检测报告出来了,“数据令人震惊”。老罗指着报告中的总黄酮、维生素B3、茶多酚等指标数据说,无花果酵素中这些有益成分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了几百倍,“怪不得有神奇效果”。
  罗吉祥自豪地说:“有了食品安全和营养检测这两个‘身份证’,就是拿到了进入保健品市场的‘金钥匙’”。据悉,目前中粮集团已向他发出邀约,愿意高价收购老罗的酵素生产技术,或双方合作开发无花果酵素新市场。
  罗吉祥说,这两三年,果园出产的无花果鲜果被他全部做成酵素储藏起来,并新注册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种水果跨界到了生物科技领域,自己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罗吉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一旦无花果酵素打开局面,他想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办法,扩大无花果种植,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余建文 续大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