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观点

治理花海乱拍围堵不如疏导

  □程赤兵
  每到春天,北京市昌平区境内的居庸关花海总会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自从前年有摄影爱好者在那里拍摄到“开往春天的列车”以后,花海列车成了一景,吸引了无数人扛着相机去拍照。
  但拍摄美丽的花海和对山林的保护形成了冲突。比如,每年的11月初到次年的5月底是北京市的森林防火期,重点地段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也就是说,花期最繁盛时,游客根本就不应该进入林区。
  再比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防护网也是不得擅自进入的。可有些摄影者情绪上来了不管不顾,每天都有人进入禁区,去年就有近10起逼停火车事件。为了拍花海,有人凌晨翻山越岭进入,有人则要花买路钱——一些村民打起了主意,只要游客交钱,就能搭上本地村民的车子进入林区,村中设立的哨卡,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来通过设卡、放哨,强堵游客进入,不仅成本高费精力,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这时,倒不如转换一下管理的思路:要不要打开一个渠道,既能满足人们观赏、拍摄花海的需求,又能保护森林、铁路、游客的安全呢?近期,已有媒体报道,居庸关村经过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即将在5月份开工修建一条赏花廊道,预计半年左右竣工。也就是说,到了明年花期,人们就可以在廊道上游览拍摄,光明正大、合理合法。这就体现了管理者思路的转变,由堵转疏。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疏导,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疏导的好处,在于把诸多方面的利益从矛盾变成统一。游客想拍摄、森林铁路要保护、旅游经济要开发,都可以从疏导中找到契合点。
  在修建廊道的同时,很多相辅相成的工作就可以开展了。例如要有在高峰观赏期对廊道进行限流的方案,与之相匹配,则应有网上门票预订系统。同样,开辟廊道,也不单是让游客走走就完了,周边的设施比如垃圾站、停车场、餐饮等也应跟上,这样才能起到又开发又保护的作用,也能丰富旅游的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疏导并不是全面否定堵。有的原则,是不能退让的,比如接近和进入铁路,就应该坚决地管起来,依法治理,绝不姑息。
  最后,还应对那些摄影者说几句。花海是美,但世上万物,只要有发现的眼光,就都能入画。好的摄影师绝不是赶场者,还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力。进入花海赏花的游客,也要守法守德、遵守规则,多一分自重自律。
来源:《法制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