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食品安全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

  □莫洁
  据媒体报道,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日前发布数据,过去7年我国清理了近5000项食品安全标准,发布了1224个食品安全标准,涉及食品安全指标2万多项,其中通用标准1.18万项。“中国历时7年建成的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基本接轨,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
  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安全作出的技术规定,也是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法定技术依据。一个日益完善、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基础。
  但是,正如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标准的生命同样在于实施。与标准的不完善相比,标准执行的绵软宽松是更为严峻的问题,也是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多失守的是责任链而非标准链,暴露出的问题更多在于有标准不依,而非无标准可依。
  标准多而全是好事,但不应沉醉在数字的胜利中。标准数量多不等于标准效力强。食品安全防线的坚固与否,与安全标准有关,但更取决于标准执行的效率与质量。对结果导向的公众来说,食品安全的通用标准是1万项还是5000项并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他们唯一渴求的只是吃得放心。
  从这个意义上,标准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坎的食品安全监管,更具有参照与考核价值。也只有如此“考”法,才能唤醒监管者的自觉与责任,唤醒公众的监督意识与活力,唤醒成千上万条安全标准,不至于被主动或被动地“冷待”。
  建立标准只是第一步,标准执行与监管能否跟得上,才是监管部门、全社会面临的更大挑战。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