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小龙虾产业还能红火多久

  自4月来,社交圈里的小龙虾,人气持续升温。椒盐、蒜蓉、十三香……这只南北通吃的“克氏原螯虾”,进军人类餐桌的脚步无法阻挡。
  一本万利
  小龙虾并非中国“土特产”。几十年前,这种外来生物因为可食用部分少,无人喜爱,自然生长的虾成群爬到农田里,成了祸害。“一亩水田能抓一麻袋,全部扔掉。”江苏盱眙农民刘长卿说。
  到了2000年,23岁的刘长卿第一次吃到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美食小龙虾让当地政府看到商机,刘长卿正式成为我国第一批虾农,并且看着小龙虾十几年来从每公斤不足2元到均价几十元,价格一路飞奔。
  出了名,身价上来了,小龙虾就有了“经纪人”,每天来往盱眙和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中,万庆是经验老到者之一。他的小公司里,业绩最低的月工资上万元,提成还远远高出薪酬几倍。赚钱程序再简单不过,捕捞、送货、市场批发、发货,没有哪个环节挤不出油水。
  多年前,盱眙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到处新楼,县乡通了柏油路。舌尖上的小龙虾,让一大批农民致富。
  2016年,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显示,当年第二季度,小龙虾专营店新增33%,总量达到17670家,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3倍。在上海,一般规模的龙虾店,拿货进价在每公斤40元,烹饪后售价却可达140元,一季下来有几十万元收入。
  盱眙县龙虾产业局局长李守军说:“过去在华北、东三省地区并不走俏的淡水龙虾,这几年也逐渐火起来。西南、西北地区也兴起龙虾热。”在湖北潜江,小龙虾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创下1.5亿美元外汇。
  十字路口
  如今,小龙虾产业的版图,除了“千湖之省”湖北和洪泽湖边的盱眙,还有湖南岳阳沅江一带、江西九江及安徽等地。小龙虾里有个大江湖。有江湖,则必有争斗。
  今年,各地龙虾批发市场叫卖声里,忽然多了“便宜”二字。在盱眙的“龙虾第一街”,晚上21时,还有十来个摊位在坚守“阵地”,价格最高只卖每公斤36元。摊主们无奈:品质好的还是缺货,但小虾的销路差。
  为了保证虾的品质,养殖大户在塘口设置了增氧设备,种植专门的虾食水草,投喂过程有整套严格标准,目的是把虾打上产地标签。然而,养殖规模同时也在增加,扎堆现象愈发严重。
  如果仅靠食客胃口支撑,小龙虾产业能红火多久,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市场上龙虾口味大同小异,我怎么知道吃的这个龙虾是哪里产的?”这是无数消费者的疑问。
  之前有媒体报道,在长三角的小龙虾高端市场上海,今年部分夜宵排档里销量下降。有行业协会的人预测,由于盲目跟风而兴起的小龙虾美食街,“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李守军透露,未来3年,小龙虾仍将火爆。但容量毕竟有限,如果现在不认清趋势,到问题出现时便会束手无策。他列举了现在的困难:养殖规模急速膨胀,但品质控制得还不够好;大规模养殖推广后,龙虾如果出现大面积病害突发性事件,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和外地对手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摘自《报刊文摘》 陈凯姿/文2017年6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