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孙女陈杨子:传承延续情怀

  □本报记者 陈小平 通讯员 徐上 谭铮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曾感动过很多人,在武义县新宅镇,就有一个现实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该镇畜牧干部陈杨子的爷爷是兽医,爸爸也是兽医,祖孙三代,半个世纪接力,没有荡气回肠的丰功伟绩,有的是默默耕耘与无私奉献。他们把对畜牧兽医事业的热爱融进血液,编织了不一样的“遗传密码”,代代传承。
爷爷陈子珍:大爱树立榜样
  陈子珍是陈杨子的爷爷,今年67岁。1968年,高中毕业的陈子珍成为当时的俞源公社下杨大队小学数学老师。那个年代,农村动物防疫和疾病治疗水平比较低,兽医又少,农户养殖的畜禽一旦发病,就可能造成大面积死亡。
  陈子珍清楚地记得,就在他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下杨村发生了一次瘟疫,全村鸡鸭几乎全部死亡。在那个“养鸡为买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年代里,畜禽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看着鸡鸭一只只倒下,面对村民们惋惜而又无奈的眼神,陈子珍感慨万分:“如果我能治鸡鸭的病,该有多好啊!”
  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当兽医的念头。很快,机会来了。1970年夏天,下杨大队要选派一人到金华农校脱产学习畜牧兽医,陈子珍有幸被选中。1971年春,学成归来的陈子珍到下杨猪场工作,成为一名饲养员兼兽医。
  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他自费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学习相关理论。日常工作中,他仔细观察并熟悉畜禽的生活习性,遇到畜禽发病死亡时,就仔细研究各种症状,做好记录,掌握第一手材料。
  陈子珍至今还保存着数十本工作笔记,随手翻开这些笔记,每页都记得密密麻麻:李家的猪哪天发烧了,吃的什么药,打的什么针;张家的牛是因为吃了什么而腹部鼓胀,最终是用针头放气了才好的……
  1977年,声名远扬的兽医“小陈”被“请”到俞源公社畜牧站工作;1983年,俞源公社畜牧站并入当时的下杨区畜牧兽医联站。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小陈”变成了“老陈”。由于工作勤勤恳恳,业绩出色,1989年,陈子珍通过竞聘转干,来到当时的新宅区农技站担任副站长,继续他的畜牧兽医生涯,直到退休。
  在当兽医的40余年里,陈子珍急养殖户所急,想养殖户所想,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养殖户一个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份传承树立了榜样。
爸爸陈霖:追求矢志不渝
  陈杨子的爸爸陈霖,1986年初中毕业后,开始追随父亲的脚步,投身兽医行业。
  回忆起童年,陈霖最深的印象就是父亲案头一本本专业书籍和工作笔记,家里的诊疗工具和各种中草药材,以及上门求医的农民那一张张或紧张或开心的脸庞。通过父亲,陈霖深切感受到兽医的价值。
  正式成为父亲的“学徒”后,陈霖经常随父出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得益于父亲的亲传亲授,加上丰富的实践历练,陈霖很快成长为一名具有较强实战经验、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第二个小陈师傅,请他出诊的农民越来越多。后来,陈霖通过统一考试,成为当时下杨区畜牧兽医联站的畜牧兽医干部。
  作为一线畜牧兽医干部,陈霖的主要工作就是进村入户开展畜禽疾病预防和诊疗。那时进村入户的路多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的还是羊肠小道,下村多是骑自行车或徒步,下一次村,一天的时间有一大半花在路上。为不耽误工作,他往往一早就出发,忙完一家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另一家。
  有一次,陈霖到离家10多公里的一个小山村给一户村民家患重病的耕牛治疗。返回途中,他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没有向该村民交待清楚,便毫不犹豫地返回该村民家,当时已是晚上8点多,四周一片漆黑,寂静的山路上一个人也没有。直到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交待清楚后,他才放心离开,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
  2006年,陈霖调到白姆乡工作。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基层畜牧兽医干部的工作重心从原先的疫病诊疗转向防疫检疫及养殖场污染防治。为适应这一转变,他一方面坚持自学,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2007年,他获得畜牧兽医专业大专文凭。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畜牧干部,陈霖奋斗在动物防检工作第一线,将热血和青春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畜牧兽医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乡镇畜牧干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承诺。
(下转第2版)
  高挑的身材,白晳的皮肤,姣好的面容,加上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你很难把这样靓丽的女孩与畜牧工作者联系起来。然而,陈杨子就是一名乡镇畜牧兽医员。
  润物无声。作为“牧三代”,陈杨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了长辈对畜牧事业那份特殊的情怀。她将自己的梦想放飞在基层一线中,放飞在畜牧兽医事业上。
  陈杨子也曾对自己的选择有过犹豫。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世纪的年轻人,是像身边的大多数小伙伴一样,考上大学,然后去城里工作,还是延续爷爷和爸爸的畜牧兽医之路?她的内心有过彷徨纠结,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前夕的那几日,爷爷和爸爸的经历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的眼前一幕幕重现,原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身影早已在她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那一刻,她才清楚地意识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才是她梦想的根基,这份看似平凡且辛苦的畜牧兽医工作才是她内心的向往。所以,当落笔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
  2015年大学毕业后,陈杨子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武义县畜牧兽医局工作,和父亲做起了同事,并被派到爷爷陈子珍曾经工作过的新宅镇,踏上了爷爷和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或许是从小的熏陶,让她对这份工作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初入职场的她,很快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陈杨子说,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又在这里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这份工作倾注了爷爷和父亲的挚爱和心血,她一定会好好接过他们的交接棒,在这条路上踩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