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悠悠刘传福\文
每到金秋时节,大把大把的花生堆满了农家院里,那些白白胖胖的花生籽甚是惹人喜爱,散发出一阵阵泥土的清香。
花生是家乡主要的农作物。每年三月,淅淅沥沥的雨后,父母将土地分成若干单元格,在每个格子里,挖出密密麻麻的小窝,垫上农家肥,均匀地撒上一些红色的花生米,再覆上一层薄土。
一周过后,花生的幼苗拱破地皮,发出两枚嫩绿的小芽,吮吸着春雨甘露,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疯长。
花生苗越长越高,长出了不少枝桠,朵朵叶片儿,好似一把把蒲扇,微风吹来,便一个劲儿地摇起来,十分悠闲。
六月初,芒种时节,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一片片绿油油的花生地里,开出了不少黄色的小花,一朵朵,恍若星星;一片片,好似晚霞。在历经了一场场夏天的狂风大雨过后,花落凋零,中秋前后,花生秆失去了往昔的繁茂,只剩下少许枯枝败叶。花生该收获了。
收花生是个耗时的精细活。一大早,父母就来到花生地里,将花生秆小心翼翼地拔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阴凉的空地。父母一人身边放一个提兜,围坐在花生堆旁开始采摘花生。只见父亲左手拿着花生把,右手握成拳头状拿捏住花生籽,轻轻用力一拽,花生籽就被采了下来,随即丢进提兜里,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要是遇上连绵不断的秋雨,为防止土里还未收获的花生籽生芽霉烂,父母只好将花生秆扯回家,扎成把子,分叉悬挂在通风的竹竿上,等闲时再摘。花生晾干了,偶尔会“咚咚咚”掉几个下来,剥开薄薄的壳,抠出红红的花生米丢进嘴里,咀嚼起来,一股清香,真好吃。
如今,走出大山已有二十余载,那些关于花生的记忆,像一部儿时的连环画,清晰地铭记在我的心里。时下又逢花生熟,想必这个金秋,勤劳的父母早已让满山遍野的花生颗粒归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