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 陈利生/文
作家王向阳的文字有着草根情怀,朴素平易,乡情浓郁,让我着迷。最近,他又捧出了新著《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本书着眼于乡村生活的最底层,弥漫着乡土文学浓郁的地气,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入手,穿透生活的表层,以不同的意态展示匠人风情、世相百态、民间流俗等。那些附着乡村匠人智慧与灵性的“作品”,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特质。
在王向阳的记忆里,老家相连宅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石匠、箍桶匠、篾匠、铁匠、补锅匠……那些身怀绝技的匠人们构成了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岁岁年年,手艺人游走于乡村,像火把一样,温暖并照亮着一个又一个村庄。他们是村庄流动的血脉,打造着乡村的卑微与神圣,粗陋和质朴。
然而,今天的农村几乎已经看不到手艺人的身影了。王向阳感慨,那些背离时代远去的手艺人的故事,就是故乡的记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对乡土文化进行考古式的挖掘。一有空,他就往老家跑,大半年内竟然采访了六十余个老行当的上百位手艺人。那份超乎寻常的热情与执著,足以让我们敬佩。
跟随乡村匠人的脚步,我们被作者引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村庄:银匠手中雪白铮亮的首饰、木匠唱得千山响的上梁歌、撑排工的惊心动魂、乡村秀才朱守纲的诙谐幽默、说唱艺人洪木海的落寞身影、挑夫黄发狗的风雪夜奔……可以说,那些有着巧手慧心的乡村人物,透着民间思想的温热与低语、淳朴与光芒,他们是村庄文明的最初传播者,是行走于尘世的乡村艺术家。不仅如此,匠人还为村庄保留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比如美,比如善,比如安静与耐心。
王向阳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他以温顺之心抚摸乡村风物,用单纯朴素的笔墨抵达乡村内核。他关注琐屑,贴近心灵,因而,他的文字处处弥散着日常烟火,呈现出恬淡、安静、从容的品质。
一部书,处处晃荡着故乡的影子,乡村的情怀。我能够想象,王向阳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激越兴奋、跌宕起伏的。殊不知,不经意间,他自己也成了故乡的一位文化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