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木桥港村村民周振明撰写的《里仁桥畔水流声》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44篇文稿,约15万字,是作者多年来辛勤从事文史工作积累的成果。
题材涉猎广泛
周振明今年76岁,退休前是嘉兴洪兴实验学校教师。退休后,他被秀洲区政协聘为文史研究员。多年来,周振明在秀洲区文史资料的发掘、征集、编辑工作中,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霜雨雪,总是热情参与,努力探究,积极思考,认真撰写,展现出可贵的敬业精神。“正是有了当文史研究员的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对家乡的人、家乡的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才有了这本书。”谈起书的来由,周振明说得很实在。《里仁桥畔水流声》全书分三大章,分别为“新城印象”“郊县往事”和“闲言碎语”。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浸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风,道的是亲历、亲见、亲闻之事,明的是真实、真心、真情之理。
通读全书,有的透出“当惊世界殊”的感慨,如《木桥港村巨变》;有的散发着浓浓的乡愁亲情,如《我的母亲》;还有的则是作者对乡土文化的探究,如《嘉兴农村民居——草棚文化浅述》《嘉兴乡间米酒文化的探究》等;还有极有历史考证价值的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独家探究,如《张鹏飞之死》(注:张鹏飞是新中国成立前嘉兴境内罪大恶极、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根据1950年1月21日发布的《浙江省嘉兴县人民政府布告》(刑字第二号),张鹏飞当日在新塍被公审执行枪决,但张鹏飞到底是怎么死的,民间有多个版本)。
记录家乡巨变
书名中的“里仁桥”系单孔石桥,坐落在新城街道西部的新塍塘上,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重建。该桥长23.5米,桥顶宽2.6米,净跨12.6米,拱矢高6.2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2008年,由当地政府重修。这座桥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造型优美,建造考究,是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系嘉兴市重点文保单位。
周振明在后记中写道:“我就出生在里仁桥畔,桥下那新塍塘的潺潺流水声,似乎诉说着历史,吟诵着辉煌,永不停歇。古桥、碧水,风景如画,古今不变,但桥畔的这块土地,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亲眼目睹这块土地从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繁荣美丽的城市,恍然如梦,每每心中无限感慨。”
周振明告诉笔者:“我已年逾古稀,可也不能虚度年华,虽然做不了大事,但把一些自己经历过的和听来的事写下来让人看看,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于是,2009年被聘为文史研究员后,按照文史资料征集的要求,他将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用笔仔细记录了下来,用他的话说,就是“留下一段文字,见证一段历史,抒发一段情怀”。
王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