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的胚(种胚)及胚器官进行人工离体无菌培养,使其发育成幼苗的技术。日前,浙江大学通过胚胎培养技术,将生长于庆元的世界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成功培育出幼苗。这也标志着这种和白垩纪恐龙同一时代的“植物活化石”得以“开枝散叶”,避免了物种灭绝的危险。
据了解,百山祖冷杉只能在年平均气温8℃至9℃,极端气温最低零下15℃的自然环境中成长,3年才能长到普通人食指一样粗。由于有性繁殖、常规无性繁殖都十分困难,1987年2月,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至今仅存野生植株3株,均生长在庆元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
去年8月,为保护濒危植物,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管理处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旨在建立高效的百山祖冷杉离体保存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改善百山祖冷杉的濒危状况。“从发现仅存的3棵百山祖冷杉野生植株起,科研人员便开始尝试人工繁育。1977年3月29日,第一次扦插试验,以失败告终。1979年,以围土劈接法异砧嫁接,也未获成功……”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陈利萍告诉笔者,新的试验以百山祖冷杉未成熟球果为材料,将其表面消毒后,剥取未成熟胚,放入含有各类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人工控制环境,胚胎得以在离体、无菌条件下生长,最终获得了百山祖冷杉幼苗。”
此次幼苗培育成功,将极大缓解百山祖冷杉繁衍困难的境况,增加植株数量,从而丰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也为研究物种遗传提供了更多可能。据悉,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叶浩博 陈传敏 吴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