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艳
当前,我国茶产业本质上依然是政府主导的生产导向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其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促进市场化与全球化,是推进我国茶产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其中关键是要增强茶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第一,推进市场创新。其核心是构建新型茶产业供求关系,主要从两个层面开展:一是构建大数据茶市场体系。面向全球和区域市场,依据区域消费数据,建立市场体系,以智能化为基础构建快速反应、高效配送、需求预测相结合的产业机制。二是推动销地市场与产地市场一体化。通过创建产地销售平台,组织消费者和海外茶商参与基地建设,实现产销融合。此外,还要建设面向全球的龙头市场,对接茶产业发展经营主体、管理机构与组织、区域市场消费主体;推动服务创新,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围绕茶产业运营需要,开展金融创新服务,创建跨区、跨境物流及外汇结算代理平台。
第二,推进产品创新。在茶产业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存在与生产加工相关的生产性需求市场、茶和关联性产品的需求市场以及茶文化需求市场。经营这三类市场,要推进终端产品、技术装备、服务产品相结合的茶产业产品体系的创新。一方面,实施迭代式产品研发策略,实现产品试销、销售、修正、淘汰与研发各环节有机结合,提高创新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结合市场变化,推动单个产品创新与多个产品组合创新相结合,满足主体多元化需求。
第三,推进产业链创新。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横向拓展。向茶的吃、喝、用、玩、饰等功能拓展,衍生相应新产业新业态。二是纵向深化。挖掘茶叶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化转换,不断创造科技型茶产业,通过特定功能与相关资源融合,发展新型业态,如茶旅游产业。三是功能延展与配套创新。随着市场变化,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其他多个产业创新的支撑,如茶装备、包装、器具等。
第四,推进利益链创新。关键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科学构建茶产业链的利益关系,重点保障三个权益,发挥三个作用。充分确保茶农的优质原料生产权与劳动收益权,发挥茶农在优质茶原料供给及茶园管理上的作用;充分确保企业的市场开拓权与经营收益权,发挥茶企在产品研发与市场运营上的作用;充分确保政府的公共利益代表权及监督权,发挥政府在公共品牌推广与公共事业建设中的作用。让政府、企业、茶农在茶产业发展中各居其位,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