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每天创作22个小时只为一幅画

平湖民间达人为画痴狂

  2014年,在平湖经营着服装店的姜开明,因创作了一幅世界上最长的实景对应通景钢笔画长卷——《美丽东湖纵横居图》,被人熟知。四年后,他用一幅钢笔画《泽口梦乡图》再次在平湖激起了一池春水。只不过,这次,画的主角叫“乡愁”。
陋室里“飞”出美画作
  姜开明的“画室”,其实不过是一间堆放杂物的地下室,就位于平湖新慧腾外贸服装城的地下车库内。虽然地处平湖最喧嚣的服装集散区,可对姜开明来说,一关上卷帘门,便成了他的天地。
  在地下室里,姜开明就着一盏白炽灯,摊开了《泽口梦乡图》的上卷。
  目之所及,远近交错的水田耕地、形态各异的行人……一幕幕农耕、民俗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只见宽阔的马路上,戴着草帽的老人背着手,躬着背径自前行;撸袖挽腿的农民或抬着风车,或挑着担匆匆赶路;小娃娃匍在母亲的肩上早已酣然入睡。在路的尽头,迎面走来了一支迎亲队伍。繁复的喜轿后,有人抬着被褥、喜桶,有人放着炮仗、分发喜糖,一片热闹喜庆的嫁娶场景。而在不远处,小牧童趴在牛背上,正全神贯注看着小人书。忙碌的农民奋力踩踏着水车,将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的农田……
  这些还只是画卷中小小的部分。姜开明说,《泽口梦乡图》总长——27.55米,画卷以一条路为线索,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泽口乡的农耕文化变迁,共刻画有3656人,82辆车。“都是根据我的记忆和现在的实景,通过想象构思成画面,最终绘制而成的。”“创作这幅画一方面是寄托乡愁,另一方面也是想为村里的乡村旅游作点贡献。”姜开明谈及作画的初衷时如是说。
创作时常会忘记时间
  近十个月的创作,二十多米的画卷,三千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错落分布的房屋,创作内容如此丰富的画卷,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画22个小时,画得手都抽筋了。”姜开明坦言,自己创作时常常会忘记时间。
  在姜开明的画室里,有张仅容一人半躺的沙发。因为常常凌晨两三点起来作画,他便直接睡在了这张简陋的沙发上。睡觉、吃饭,对于姜开明来说都可以马虎,唯独作画必须一丝不苟。
  然而,由于作画时间长,加上白色光线的长时间刺激,姜开明的眼睛一度视物模糊。
  画不能停,视物却模糊不清这可怎么好?姜开明将主意打到了电瓶车的安全头盔上。他直接在安全头盔的玻璃罩上钻了个孔,将放大镜用胶带绑在了玻璃罩上。“从小就喜欢摄影、画画,从来不觉得累。”虽然作画的条件艰苦,可一谈起画画,姜开明满是皱纹的脸上立马焕发出浓浓的满足感、幸福感。
四年前曾作平湖版“清明上河图”
  实际上,《泽口梦乡图》并不是姜开明的第一幅长幅画作。就在四年前,他便用钢笔绘制了一幅平湖版的“清明上河图”——《美丽东湖纵横居图》。
  姜开明回忆说,那时刚从上海来到平湖,一到就被东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当时就想着,要是能把这美景画成一幅长卷就好了。”说干就干,姜开明从当湖路起,到吕公桥、平湖大道,围绕着整个东湖开始了他的钢笔绘画创作。
  为了模拟出从高空往下俯瞰的视角,姜开明每次都要对同一处景点进行现场观察好几遍,还要拍下照片作为参考。就这样,龙舟赛、市民活动、标志性建筑、平湖人熟悉的道路,通过一个点一个点地踏勘,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勾勒,最终绘成包含7000多人、600多辆车,栩栩如生的东湖美景图。
  2014年,《美丽东湖纵横居图》成功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香港世界纪录协会颁布的“世界最长的写实对应通景钢笔画长卷”两项重量级荣誉。“我还会继续画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了解我们的美丽文化。”姜开明说。 肖未 潘华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