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法制

200亩白茶苗施肥出纠纷

  □本报记者 张佳妍
  本报讯 不久前,安吉县农业执法大队跨区域成功调处了一起因肥料施用引发的白茶苗损失纠纷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农资经营者巴某自愿补偿茶农张某8万元作为茶苗损失。
  近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安吉县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陈旻。陈旻向记者介绍了事情的始末。
施用化肥,茶苗出现烧苗现象
  1月18日,白茶种植户张某在安吉县某化肥经营部购买了售价为170元/袋的复混肥。正在他盘算着白茶能有个好收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给茶苗施肥后,几个月内,200亩白茶苗陆续出现部分烧苗现象。白白辛苦不说,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30多万元。“这批肥料可能有质量问题!”张某认为自己购买的肥料有质量问题。5月初,万分焦急的张某将这一情况反映到了安吉县农业局。
  5月7日,得知情况的安吉县农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立即与张某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张某施用肥料的茶叶基地在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但他购买肥料却在安吉。”陈旻说,“虽然该起事故未发生在安吉县内,但我们还是决定,应当以首问制的责任感查明原因。”
  当天,安吉县农业执法人员同临安区农业执法大队商议后决定,安吉县组织执法人员、相关专家成立生产事故调处小组与临安区的执法人员共同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实地踏勘。
实地调查鉴定,事故发生系多种原因
  同天,调处小组抵达了张某的茶叶基地。
  深入调查后,调处小组发现张某在白茶苗种植后,由于巴某的错误指导,每亩施用了20-25斤的复混肥。“一般技术上要求,白茶苗种植后,施用的复混肥为每亩5-10斤。”陈旻表示,专家们认为张某施用过多肥料可能是导致茶苗死亡的原因之一。
  随后,调处小组还发现,张某将白茶苗种植过深。“按照技术规定,白茶苗的种植深度为5-10厘米,而张某的白茶苗种植深度却有15-20厘米。这也影响了白茶苗的生长。”陈旻说。
  同时,为了确保调处公平、公正,调处小组还抽检了张某施用后剩余的整包肥料。在之后的调解过程中,该肥料未检出质量问题。“肥料用量过多只是导致茶叶死亡的因素之一。”陈旻表示,“专家经过分析后认为,栽培水平、气候影响、栽培环境等都可能导致白茶苗的死亡。”
  最终,调处小组的专家未能就该白茶苗死亡给出明确的结论。
多次调解,双方当事人终达成协议
  5月9日,在双方当事人的要求下,安吉县农业执法大队在双方当事人互谅的前提下,对该起事故进行调解。因引起死苗原因情况不详,双方当事人又未能在补偿金额上达成一致,第一次调解以失败告终。
  5月21日—22日,张某再次要求调解,并承诺降低补偿要求。然而,在接下来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仍因补偿金额差异,未达成一致意见。二次调解又以失败告终。
  在该起事故调处多次无果的情况下,5月28日,安吉县农业执法大队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作最后调解,并申明此次调处不成功将下发《农业生产事故调解终止通知书》,以便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诉讼。
  调处过程中,执法人员不厌其烦,以面对面和背靠背的方式与双方多次沟通,最后双方同意和解。双方当事人终于签订了补偿协议:农资经营者巴某自愿补偿茶农张某8万元作为茶苗损失。
  至此,这起跨区域的涉农纠纷划上了圆满句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