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输血”与“造血”并举 “扶贫”与“扶智”同行

余杭建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闻着淡淡稻香,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义桥村残疾人周富根笑开了颜:今年他种植的52亩水稻喜获丰收,即将摘掉戴了多年的低收入农户“帽子”。
  眼睛残疾的周富根,通过培训,选择种植水稻来增加收入。当他遇到资金困难时,有关部门为其发放贴息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技人员还经常给他现场指导、传授技术。
  周富根脱贫的故事,是余杭区多点支撑,多元发力,构建低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收新格局的一个案例。该区农业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把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工作的重点转向“造血功能”培育上,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全区8186户低收入家庭都有干部进行对接帮扶。
  结对的干部根据低收入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有针对性引导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等,通过举办蔬菜、花卉、水稻栽培等专业培训,来料加工、非农就业转岗培训,盲人保健按摩、烘焙、电子商务、计算机等就业创业项目培训,推动低收入群体就业或创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增收。
  去年,余杭区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3774.2元,比上年增加16.7%。杭州市政协在日前开展的专项民主监督中,充分肯定了余杭州区“‘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同行”,切实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的做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