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为期两天的全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暨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班,日前在长兴结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就我省这两项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要求各地着力构建组织实施体系、任务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全力以赴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发展所需、任务所系,是我省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能有效减少氮、磷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营造适宜性生境,打造绿色生态长廊。省政府今年把200条农田氮磷生态沟渠系统建设任务列入“五水共治”、美丽浙江建设等考核内容,省农业厅将此列入对各市农业局的年度考核指标。至9月下旬,200条沟渠任务已落实到位。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前期进展顺利,后续工作繁重。在前期的建设工作中,各地强化了责任落实、工作推进和技术规范,探索出了农田排水生态拦截、养殖尾水生态拦截和农业农村混合污水生态拦截三种模式,表现出氮磷拦截、田园景观和生态修复三大功能。
培训班要求,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环节多、周期长,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全力以赴,保证到年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