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消保委系统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省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34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46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有134件。
按投诉性质分析,在所有投诉问题中,质量问题占33.19%,虚假宣传问题占19.20%,售后服务问题占10.75%,合同问题占9.81%。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合同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72.95%。
三大电信运营商投诉量上升
投诉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三大电信运营商投诉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成为投诉新热点。2018年1-9月,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三大运营商投诉1051件,较去年同期上升26.3%,其中中国移动投诉692件、中国联通投诉124件、中国电信投诉235件。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不限量套餐上网速度遭限制。用户当月流量达到一定额度时上网速度将遭到限制,无法正常观看视频、浏览网页及使用其他app,消费者只能通过加价恢复上网速率。
上网流量资费不透明。如营业厅拒绝提供上网流量清单,产生莫名的上网流量费用,上网流量剩余额度提醒不及时,无法开通流量超额关闭功能。
过度推销各种业务。频繁以电话或短信方式推销各类免费、优惠、试用业务,片面强调业务优势,未全面介绍业务真实信息及相关注意事项,诱导消费者办理相关业务。
老年保健产品投诉频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各种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随之而来针对老年保健产品的消费陷阱也层出不穷。由于老年消费群体防范意识弱,维权能力低,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义诊、专家讲座等方式,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一些高价位保健产品,但使用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且后续维权困难,导致投诉纠纷频发。
省消保委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在面对爱心讲座、免费体验、免费赠送、打折促销等情况时,要理性对待,多加考虑,不要盲目跟风,特别要谨防上门推销或者游街的推销人员,要会对推销人员说“不”。
不要被保健产品推销者宣扬的神奇功效所迷惑,保健产品并不能治疗疾病,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购买保健产品前要注意辨别是否属于正规产品,了解服务商的资质和证照手续,详细查看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功能特性,购买前多与家人沟通商量。
注意保留所购产品的发票、合格证等消费凭证,并询问清楚售后服务等相关信息。当消费权益收到损害时,要及时携带商品及相关凭证向消保委或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
空调投诉量增多
夏季高温在带动空调类商品销量的同时,消费纠纷随之上升。据2018年三季度省消保委投诉统计分析,本季度空调器类投诉共339件,在家用电器类投诉总量中占近五分之一,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空调安装设陷阱。部分商家打着免费安装的幌子,实际却变相收取打孔费、空调管费等费用,且不提供正规发票。
山寨维修点多。一些不良商家在网上发布虚假售后服务电话、网站,冒充官方售后维修点,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骗。
售后质量难以保证、收费混乱。如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返修率高,老款产品停产后缺少维修配件,售后服务乱收维修费、材料费、上门费等。
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购买家用电器时,对于“特价机”要留个心眼,仔细了解各商家的产品代理情况,注意产品的区域序列号,以免为商家“串货”提供机会;要尽量选择知名度高、售后服务好的品牌,通过大型商超、专卖店、信誉好的网店等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收到商品时要当场验货,发现问题立即取证,及时与商家联系沟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注意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妥善保管好发票、保修卡等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任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