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河北一农妇痴迷石影雕

  一把铁錾,一块石板,在河北农妇方士英的手中,变幻出了一幅幅细腻逼真的石影雕作品。
  这几天,方士英正在租住的房子里创作一幅“马到成功”。一旁展板上,摆满了近年创作的作品。黑色的石板,成了画纸。重约1千克的錾子,在她手中如笔般灵活自如。借助手腕敲凿力度的轻重,錾子让黑、白、灰三种颜色在敲打声中自由变化。
  现年47岁的方士英,自幼喜欢美术。自从接触到石影雕后,便潜心学习。她说在石板上作画,“感觉特别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敲打中,方士英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人物肖像,堪称一绝。她认为每一下的敲打都不枯燥,“自己都是享受其中”“享受着过程,享受成品”。
  “白色的地方就是使劲儿敲,黑色的地方就可以留着,然后灰色的地方就是力度小一点儿。”方士英说,石板上千万次不同力度、不同位置的精心敲凿,会让一个个“小点”连线成面,构成影像。而点的大小、疏密、深浅又让作品有了明暗和层次变化,表达出了立体感。
  由于是纯手工敲打制作,创作一幅石影雕作品有时会耗时数月。单从人工成本上,也注定了作品“不菲”的身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销量。方士英说,如果采用机器制作,或许也能凭销量赚到钱。但内心对纯手工的执着,让她不能这样做。
  她认为,手工创作的作品是有灵魂的,每件作品都是唯一的。为了坚持艺术创作,方士英坦言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还是决定,让孩子尝试学习这种技艺,希望有所传承。
  (据光明网 陈林 李晓伟/文2018年11月2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