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童心闪耀八十年

从“四四”到“六一”的儿童节

  1931年我国响应《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设立儿童节,那时儿童节设在4月4日;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规定:将“六一国际儿童节”定为中国儿童节日。
1932-1949
“国难”中的“四四儿童节”
  1925年8月,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呼吁世界各国设立“儿童节”。
  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向上海市社会局呈请提案并转呈南京政府当局,建议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8月17日,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了这一提案,决定于次年(1932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4日正式定为儿童节。诚如中华慈幼协会提案中所言,设立儿童节旨在“引起民众注意,使人人有慈幼思想,人人负慈幼责任,并可使儿童自知所处之地位,庶扩大慈幼范围,树强国强种之基”。这样的初衷获得了包括蔡元培、宋庆龄、黄炎培、陶行知等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与支持,“四四儿童节”也就此在中国落地生根。
  至于儿童节为什么要选择4月4日,当时并没有来自官方的统一解释,倒是3年之后(1934年),蔡元培在出席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会时,现场讲演中即兴发挥,给出了一番既合乎情理又别出心裁的解说。
  关 于儿童节时间的选择,蔡元培在讲演中称:“盖以时期正值春令,且届植树节,以气候论,南北相同,又与往时之‘三三’‘五五’‘七七’‘九九’及‘十十’各节交相辉映而不冲突。”关于“四四”的涵义,则又称:
  第一个“四”字,即食、衣、住、行,是我们的基本生活。各位小朋友,现在仰给于家庭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供给,或父母不注意,即发生危险。故各位要记着此时此刻父母供给,将来成人后即要努力工作,以抵偿今日之债。第二个“四”字,即智、体、德、美四育。大人们锻炼你们的身体,培植你们读书,告诉你们做人的道理,陶养你们的性情,就是智体德美四种教育。
  应当说,“四四儿童节”的设立,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爱护儿童、重视教育的初衷,愿望是良好的,愿景也是美好的。
  自1931年我国设立“四四儿童节”以后,虽然南北各地每年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尽力为儿童权益的完善与改进建言献策,但日军频繁制造军事冲突、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为这一节日乃至中国儿童的生存与成长蒙上了阴影。可以说,“四四儿童节”诞生之日始于国难即将来临之时,亦始终在国难中艰难延续。
1938-1949
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儿童节
  国难深重之时,抗日根据地虽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各级组织团结一心、保障有力,“四四儿童节”的庆祝与纪念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儿童卫生与教育工作也真抓实干,在抗战期间形成别开生面、风景独好的局面。
  毛泽东本人相当重视儿童卫生与教育工作。早在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的《边区儿童》小报上,即有其亲笔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抗日根据地的“四四儿童节”,毛泽东也多次为其题词纪念。1940年题词“天天向上”,发表在当年4月12日延安《新中华报》上。1941年题词“好生保育儿童”,于当年4月13日发表于《新中华报》。1942年又题写了“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一题词发表在儿童节当天的《解放日报》上。
  1949年的儿童节,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后一个“四四儿童节”。香港学生文丛社出版的《我们的节日》一书,对这最后一个“四四儿童节”有着别样的记述。书正文首篇文章即为《一九四九年儿童节日儿童文化工作者宣言》,开篇即语:
  在被称为“儿童世纪”的今日,“救救孩子”的呼声绝少反响的中国,我们幸而见到新中国快将来临。在这天将破晓的时候,我们从事儿童事业的文化工作者看到儿童身心上所受到的痛苦与缚束,深感我们责任的重大,愿把我们的心声发(化)为呼吁,决心以团结的力量为儿童幸福加紧奋斗……
  这份宣言由当时流寓香港的知名学者与作家联合签署,计有曾昭森、黄庆云、芦荻、袁水拍、陈君葆、钟敬文等35人。显然,学者作家们已然预见,新中国的曙光即将灿然开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必将拥有崭新的人生与未来。
1950-2019
欣欣向荣的“六一儿童节”
  1949年11月,苏联在“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执委会会议上提出,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纪念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建议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对此积极响应,提案终获通过。
  据此,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相应规定:将“六一国际儿童节”定为中国儿童节日。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通告,正式确定6月1日为我国儿童节,同时废止原有的“四四儿童节”。至此,“四四儿童节”完成历史使命,“六一儿童节”成为中国所有少年儿童新的节日,历史也随之开启新篇。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少年儿童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这一天,5000名儿童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庆祝自己的节日,苏联、朝鲜等国家的小朋友和他们的母亲,也应邀出席了庆祝大会。从这一天起,每年“六一儿童节”,全国各地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少年儿童的节日。当然,关爱少年儿童,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活动的运营效果所能体现的。70年间,从慈善福利组织的完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政府工作与社会各界充分互动互补,儿童权益的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四四儿童节”设立的初衷,在“六一儿童节”中一步步实现。
  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儿童业已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也以自己的成长见证着共和国的巨变。他们或已步入老年、中年,或正值青年、少年,也可能还是儿童,无论怎样,“六一儿童节”注定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印记,在他们的心中时时温暖,时时闪耀。
  (摘自《北京日报》 肖伊绯/文 2019年5月2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