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文/摄
近日,桐乡市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首届“三治最美家庭”名单正式出炉,村里组织了隆重的表彰会,钱兴等27户家庭光荣上榜,并获得了奖励。
人逢喜事精神爽。钱兴走在村里,看着哪都觉得特别美。可不,能从780户参评村民家庭中脱颖而出,近1:30的概率,能上榜自然是要美一下的。“这是我们村首次举行‘三治最美家庭’评选,历时近一年时间,村民家庭参与度在99%以上。”越丰村党委书记沈春雷说,我们的初衷,就是要通过这个评选,最大限度让村民参与到村里的事务中来,同时也让村里的公共管理事务,比如垃圾分类、庭院整治等工作有一个切实的抓手。
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发源地,近年来,越丰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丰富提升“三治融合”内涵。“‘三治融合’以前更多是制度设计的层面,这几年我们的探索,主要在深化和落实上,就是要把‘三治’理念融合到村里的日常管理和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走到他们的心里去。”沈春雷说,“三治最美家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出来的。
为了组织好这次评选活动,越丰充分发挥村里“三团两会”(道德评判团、法律服务团、百事服务团,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的作用,精心策划,针对村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标准。比如新村区,参评农户不能在公共区域、房前屋后堆放杂物,老村区则按照实际堆放整齐即可。评选实行动态化管理,对申请参评的农户,检查组每月上门抽查1-2次,还有不定期的暗访。检查组成员由道德评判团、百姓议事会成员,各村民小组长以及2-3名非固定村民代表组成。发现问题,由村道德评判团成员先行劝说,并限期整改,复检时发现问题仍在,就直接量化扣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家风优良乡风才会文明向上。‘三治最美家庭’争创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村民进行引导和教育的过程。”沈春雷说,去年是村民们变化最大的一年,通过“三治最美家庭”创建,村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能力、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村集体的认同感、荣誉感明显增强了。
好不容易拿到“三治最美家庭”的荣誉,村民钱兴很有感触。“参加这个活动以后,我感觉大家的荣誉感更强了。说实话,以前我对村里的事更多是看热闹的心态,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做好自己的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愿意加入到村里的活动中去。”
对钱兴的话,越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飞扬深有体会。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村里通过招投标修建一个机泵,以解决村里一区块下雨易涝的问题。设计方案公布后,就有几个村民找到村里,提出机泵的进水口要设计得再大一点。“一开始我们觉得,中标单位是根据区块面积和水文情况测算过的,应该没问题。但听了村民们的理由,觉得很有道理,就请中标单位作了修改。”张飞扬告诉记者,这种事情,以前很少有村民会来过问,这次几位村民的热心关注,就是“三治融合”逐渐走进民心的一个例证,大家愿意主动参与到村里的事务中来了。
“只有全体村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大小事务中来,越丰村‘三治融合’制度设计提出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目标,才算真正实现。”桐乡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高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岳明表示。
美丽的越丰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