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余村:当好新时代乡村治理模范生

  •   □本报记者 李军 文/摄
      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乡村治理“余村经验”,着力抓好“三治融合”,健全完善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八个村”建设,大力提升全市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近日,湖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广“余村经验”的实施意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其探索创造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余村经验”再次备受瞩目。
      6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余村采访。三面环山的余村,清风徐徐,绿竹扶疏,一派“养眼”的美景。村内的“网红”景点——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醒目大字依旧鲜红如霞,众多游客正在围观拍照。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0多年来,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余村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坚持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一体建设,既护美绿水青山,又做大金山银山,不仅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还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模范生。
      “现在,余村由一个中心村、2个自然村组成,人口达1000多。”在村主任俞小平看来,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的美丽嬗变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美丽乡村,治理先行。垃圾不落地、文明餐桌行动、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放养禽畜等要求,全部纳入“村规民约20条”,有效净化了村庄环境;积极开展酒席减负、餐桌光盘、文明治丧等移风易俗行动,成效显著;较早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同时借助乡贤群体的力量,实现了群众办事、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信息咨询、致富求助“五不出村”……
      翻开乡村治理的“成绩单”,余村的表现堪称亮眼:10几年来,余村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群体性事件,历任村干部无一人违纪违规,全村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5年的91万元增长到47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8732元增长到4.468万元。
      “为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去年初,我们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健康生活会,成立了两山议事会。一年多来,乡村治理成果得到了明显巩固和提升。”俞小平说,今年是余村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要再接再厉,更加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紧紧依靠全体村民,不断改善和细化村庄自治工作,把余村治理、发展得更加出彩。
      好风凭借力,奋斗无穷期。借助“两山”理念诞生地这个“红利”,村“两委”对余村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俞小平表示,未来3到5年,是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增长期”,余村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让山山水水都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矢志当好新时代乡村治理模范生。
    参观嘉宾在余村考察、留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