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快乐过端午,健康从吃粽子做起

  •   临近端午节,各式各样的粽子已摆上了商场货架,粽子作为节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了。但是,吃粽子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不要过度追求粽叶颜色,一定要冰箱保存
      粽叶经过高温蒸煮后绿色会褪去一些,略发黄,属正常现象。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不要过于追求粽叶的颜色。粽叶过度鲜绿,并不是真实自然的。一般情况下,墨绿、黄绿、淡黄都是正常的。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的粽叶应包裹完好,粽体应形状完整,无露米、变形现象,粽线捆扎松紧适度。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肉,因此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
      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反复冷冻。
    消化不良人群、高血糖患者要慎食
      消化不良的人在吃粽子时,尽量避免吃凉的粽子,要吃加热后温热的粽子。糯米放冷之后,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会给消化带来难度。肉粽子更甚,凉粽子中的猪油凝固,吸入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黏而韧的东西本来很难嚼烂揉碎,再与遇冷凝固的饱和脂肪互相包裹,在胃肠里更难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更重。
      高血糖人群因血糖代谢有一定障碍,患高血脂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需要尽量少吃油腻的肉粽子。
      高血糖人群吃哪种粽子较为合适呢?这里推荐杂粮粽或是八宝粽。这类粽子添加了一些红豆、绿豆、青豆、玉米、薏米、紫米、紫薯等粗杂粮,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血糖上升。在吃这些粽子时搭配营养均衡的菜肴,多吃清淡的蔬菜和含有优质蛋白的肉类或大豆制品,更加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杂粮粽或八宝粽通常也会加入白砂糖调节口味,所以仍需控制食用量。
    吃粽子能健脾益气,但不宜贪多
      端午节吃粽子,也有其养生的道理。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健脾益气。端午节前后湿邪热邪夹杂,最容易犯脾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这个时候,健脾养胃是养生的重要主题。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虽然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但较难消化,吃多了加重脾胃负担,易引起胃部不适、腹胀、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问题。因此,吃粽子一定不能贪多,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另外,脾胃比较虚弱、蕴化能力较差的人,更应适可而止;有胃病的人,尽量少吃甜味的粽子,因为甜吃多了容易反酸,刺激胃部疼痛。
      吃粽子的时候,同时可以食用一些消食导滞、清热祛湿的食物,例如可以用茶佐食,有助消食解腻,还可以适当吃苦瓜、冬瓜、土豆等食物,有清热、健脾等功效。
      此外,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