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用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冰冻小鱼虾快速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

我省两项成果获“范蠡科技奖”

  日前,“第四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梭子蟹、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水产品风险因子未知筛查和定量高效检测技术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得技术推广类和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据介绍,《梭子蟹、青蟹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成果是由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联合宁波大学、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舟山市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等16家单位共同实施。项目研究确定海水蟹的人工饲料营养需求和膨化饲料的加工工艺,研发出营养均衡、饲料利用率高、水体污染少、抗病力强的专用膨化配合饲料和投喂策略,并通过组建省级产学研推一体化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梭子蟹、青蟹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或冰冻小鱼虾的全省联动推广行动。截至2018年8月,累计推广池塘养殖面积10.83万亩,新增销售额5021.81万元,新增利润2575.22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海水蟹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了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环境,综合效益显著。《水产品风险因子未知筛查和定量高效检测技术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应用》项目由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主持,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完成。该项目针对水产品中部分微量残留及未知污染物检测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选择抗生素、贝类毒素、激素、着色剂、微囊藻毒素等风险因子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3项水产品中危害因子的未知物筛查、精准定量、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浙江省水产品中抗生素和激素专项风险监测”“浙江省海水贝类卫生监测和划型工作”“赤潮期间贝类毒素应急监测”“黄油甲鱼事件调查”“养殖牛蛙抗生素调查专项”“梭子蟹苗爆发性死亡事故调查”“温岭贝类养殖区渔业污染事故调查”等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安全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承检我省鱼类、虾蟹、贝类、藻类等各类初级水产品2万多批次,监测全省沿海8万多公顷海水养殖贝类生产区,获得10万多组监测数据,构建了浙江省水产品危害因子检测数据库和贝类监测数据库。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郑天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