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七色土

七旬老父爱地书

  □生活时空 林金石/文
  父亲今年七十岁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公园里练习地书。
  地书,就是用一根长约一米二的竹竿作为笔杆,用海绵做成毛笔形状的笔头,把笔头和笔杆固定在一起做成一支长长的“毛笔”,不需要纸和墨,也不需要弯腰,只需蘸上水,站着在地上写字。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还很方便。
  公园是最适合练习地书的地方,因为那里树林阴翳,冬暖夏凉,再加上花岗石铺就的地面,光滑而平整,适合“书写”,而且能够使“墨迹”在上面停留几分钟,这样一来,不仅让书写者身心愉悦,还能让过往者进行观赏。
  每天,父亲吃过早饭便兴致勃勃地拿着水壶和“毛笔”来到公园里练习。父亲练习地书的书体不一,有时候笔走龙蛇,苍劲有力,一行行书就出现在眼前了;有时候又横平竖直,端端正正,一幅楷书就印在了地上;有时候又蚕头凤尾,飘逸有致,一幅隶书就稳稳当当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了……总之,父亲的地书能随心所欲,随意发挥。晨练的人们见了,无不驻足观看,一边鼓掌一边说:“写得真好啊,就像是电脑打印出来的一样!”
  有些观众看着看着,跃跃欲试。他们接过笔后,蘸了下水然后开始写了。谁知,因为对地书不熟悉,写起来不是这个字写歪了,就是那个字写小了,于是捂着脸站到一边:“我写得真是太丑了,太丑了……”父亲微微一笑说:“写地书首先要平心静气,心无杂念,然后把神凝注在笔端,轻轻用力,手臂运笔……”观众们听了,按照父亲的方法再次练习,果真写出了满意的字来,一下信心大增,竟不想再放手了。
  地书在书写过程中非常讲究,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趾要抓地,两腿和腰部都要伸直,落笔和行笔时要自然屏气,起笔时呼吸要慢慢加深加长,如此一来,既锻炼了肺活量,也使得手、脑、腰、腿等得到了锻炼,同时,在练习地书过程中还能结交许多朋友。
  转眼间,父亲练习地书已近十年了,如今父亲头不白,眼不花,背不驼,健步如风,还每天都乐呵呵地如沐春风。每次和父亲聊天时,他总会感叹道:“是地书,让我有种找到了人生第二个春天的感觉啊!”看着乐呵呵的父亲,我不禁感到万分欣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