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棕榈油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沈阳郊区农民温子余兴奋不已,刚刚开始做乡村油脂油料生意的他说,“了解期货行情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2006年,根据期货价格上涨趋势,温子余放慢卖粮节奏,手中的大豆卖出了好价钱;2007年,从期货市场得来今年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的消息,他马上扩种大豆100亩,赶上了现在大豆市场的好势头,每亩大豆至少多收入50元。
他说:“美国农民是利用期货市场先卖豆后种豆,中国大豆价格被美国大豆价格咬得很紧,因此,农民卖豆要掌握国内外价格信息。同样的道理,经营油脂油料也必须随时了解棕榈油期货的价格信息。”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经说:“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很大,天灾减产减收,丰收价贱愁卖,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民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对于多数中国农民而言,他们基本上不懂得如何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利用期货市场行情种地卖粮。2003年10月,面对价格接连上涨的大豆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大豆的现货、期货信息及时传递给黑龙江农民,使得黑龙江农民当年增收20亿元。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廷明说,2007年,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就有15%左右的种粮农民参照大豆、玉米期货价格种地卖粮。
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部负责人王伟筠告诉记者,东北地区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什么作物现在的价格高就种植什么作物”的模式,采用“公司+农户、期货+订单”这一新型模式来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利避险。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