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民工“退保潮”考验中国社保体制

  一份最新调研显示,在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1月份,苏州民工退保也达600多万人。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关政策规定,“农民合同制职工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纳满15年以上,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但是,农民工流动性大,相当一部分人在同一个社会保险统筹地区累计打工15年之久几无可能。
  此外,缴费压力过重也是打击农民工参保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广州的一位农民工说,“我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扣掉房租、伙食费等,最多只能剩下500元;按照广州的规定,每月我个人要缴纳养老保险费103元,太贵了。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几十年后才能看见的养老保险,我觉得很不合算。”
  针对农民工“退保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农民工的“踊跃退保”在一些地方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它所反映的,恰恰正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缺陷与破绽。由于退保只能退出个人账户中的钱,企业缴纳不超过20%的部分归当地社保基金所有。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一些政府默认甚至设置门槛使得农民工退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李长安表示,农民工“退保潮”的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公共财政的“缺位”。在新劳动法实施后,进入城镇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原则上应当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然而,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方面,农民工则与城镇职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摘自《国际金融报》 田野/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