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灵昆鸡“复活”了

  经过温州市农科院动物所6年的研究实验,正宗的灵昆鸡终于成功“复活”,今年有望走出实验室,端上市民餐桌。
  灵昆鸡是温州市唯一在全国叫得响的本地鸡品种,其中心产区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身世”有些复杂:约200年前,由福建移民带来的莆田鸡与灵昆本地土种鸡杂交,灵昆鸡初具雏形。1938年,当地船民吴茂宾从上海引入浦东鸡8只,又与之进行杂交。后经长期选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三黄”(喙、胫、毛羽黄色)为特征的体形大、成熟早、产蛋多、肉质好和抗病力、适应性强的蛋肉兼用型品种,并逐步向外扩散,1960年被列为浙江省优良品种,在浙南市场负有盛名。后来,由于岛上大量劳动力不再从事养殖副业,加上灵昆鸡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不如大型外来鸡种,饲养量逐步萎缩,种质逐渐退化。
  目前,灵昆岛只有少数几户农户养有少量纯种灵昆鸡,更多的是从外地引进的一般三黄鸡。当地一些农家乐排档老板所称的“灵昆鸡”,不少是指“生活在灵昆”的鸡,而非血统正宗的灵昆鸡。
  为保护本地优良畜禽品种,2002年,温州市农科院动物所开展了对灵昆鸡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根据浙江省优良品种证书上描述的特征,正宗的灵昆鸡与一般三黄鸡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腿部有毛。凭着这一特征,科研人员从灵昆岛上搜寻到112羽灵昆鸡进行品种提纯试验,每10个月选育一次,经过六七代繁育,慢慢剔除血统杂化部分,目前正宗的灵昆鸡已经“复活”。
  现在,该所正与当地企业洽谈合作,拟扩大养殖规模,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准备投入一期50亩土地放养灵昆鸡。如项目成功实施,预计一年可有10万羽正宗血统的灵昆鸡出栏,今年大批灵昆鸡就有望走上市民餐桌。 (陈彩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