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车改的关键在权而不在车

  车改从民间到官方,嚷嚷了将近20年,道理谁都懂,各种改革也是花样迭出,却日益陷入权力自肥的泥沼。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公车改革,遏止的是浪费,改革的是不当得利,而在这场改革中,坐车的恰恰都是搞车改的;换言之,既得利益者又是改革主导者,向自己开刀的难度自然很大。
  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搞清车改的本质。公车改革,本质是让滥用公车、借公车牟利的权力回归到正道上来。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限权”的过程。如果只是在车子上绣花,就算是把凯迪拉克都换成奇瑞,就算是把100辆公车减成一辆大巴,滥用与寻租还会突破我们的想象空间。因此,车改的核心在于限权,规制好某些公权对公车的僭越之心,而不仅仅在于限车,做表面文章。
  真正要搞好车改,恐怕要在两方面着手:一是尊重纳税人在车改问题上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怎么改、改什么、改后有哪些效果、改革到位与否,不应自说自话,尤其应接受人大与群众的监督;二是全国在车改问题上应有统一步调,起码应该有统一标准与规范,不能让车改成为“二次公车浪费”。
(摘自《大众日报》 宋桂芳/文 2009年7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