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农作

植保专家提醒:

抓紧防治晚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近期各地稻田虫情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省晚稻田间褐飞虱比例上升较快,一般田块在35-55%,高的地方达83%。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数量偏高,预计六(4)代褐飞虱呈中等发生态势,七(5)代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如防控不到位,部分田块有可能出现“毁秆倒伏”。同时,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偏高,且仍在上升,预计六(4)代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对迟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威胁较大。
  根据气象预报,8月下旬-9月中旬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秋季低温出现的时间较常年略偏迟,这一气候条件对褐飞虱发生十分有利。省植保检疫局专家提醒各地,应密切关注田间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种群消长动态,克服麻痹思想,坚持“治前控后”和“达标防治”策略,对田间褐飞虱虫量达到和超过孕穗期平均5-6只/丛,齐穗灌浆期8-10只/丛稻田,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百丛虫量达到或超过20条的稻田及时用药防治。
  防治稻纵卷叶螟可亩用31%氟腈?唑磷(三拂)微乳剂90-100毫升,或40%毒死蜱(新农宝)乳油90-100毫升,或32%丙溴?氟铃脲乳油60-70毫升/亩。防治褐飞虱,可在上述药剂中加10%吡蚜酮(飞电)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70克/亩,兑水45公斤/亩喷雾。鉴于今年一些稻区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偏高,建议粳稻区和水稻病毒病重发区在防治褐飞虱时,使用吡蚜酮兼治灰飞虱,减轻后期灰飞虱的防控压力。 (蒋学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