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农作

秋播鲜食豌豆 抓好五个环节

  秋播鲜食豌豆生育期较短,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 11月初即可采摘上市。种植鲜食秋豌豆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有效利用冬前光温资源,而且鲜荚上市时正值市场空档和蔬菜秋淡期,种植效益较高,一般亩产鲜荚500~600公斤,亩产值在1200元左右,高的可达2000元以上。
  要使秋豌豆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掌握以下栽培技术:
选用良种
  我省栽培面积较大的早熟豌豆品种,以“中豌6号”和“中豌4号”为主。这两只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秋播至收获在70天左右,均为直立矮生品种,不需搭架栽培。“中豌6号”和“中豌4号”具有省工节本的优点,但“中豌6号”在产量和鲜荚商品性方面明显略优于“中豌4号”。
适期播种
  浙中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初至9月中旬,具体范围在9月5日至9月15日之间,不能提前或滞后。因为过早播种,气温较高会导致幼苗大量死亡,即使存活下来的幼苗,其第一和第二档的花芽也不能正常开花、受精、鼓粒,因而产量很低;播种过迟,则开花、受精和鼓粒期易受低温危害,不能正常收获,风险较大。浙北和浙南地区可参照浙中的播种期,适当提前和推迟播种。
合理密植
  直立矮生的豌豆品种适宜密植。秋播豌豆营养生长期仅为27天左右,只有冬播豌豆生育期的27%长短,株高和分枝数也只有冬播的一半,因此更需密植。建议每亩用种量以17公斤为宜,干旱年份出苗稍差,可增至20公斤。行距20-25厘米,开行条播或点播,也可免耕撒播(种子撒播后开沟覆土),每亩基本苗应在6万以上。
施足基肥,巧施追肥
  秋播期豌豆的整个生育期气温较高,生育期短。要处理好短暂的营养生长期的养分积累问题,应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施肥原则。基肥亩施进口复合肥30公斤,施用时尽量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免耕撒播田块可全田撒施。到四叶期,亩施尿素5公斤,始花期亩施尿素10公斤,以增花、增荚、增粒重。
防旱防渍
  豌豆既忌水又怕旱。秋播期间温度高,雨水少,秋旱对豌豆生长影响较大,因此宜选择保肥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种植。播种时若土壤过于干旱,应在播前或播后的傍晚灌水,全畦湿润后即排干水,视旱情在出苗前再灌一次水。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均要进行沟灌抗旱。
除草灭病虫
  提倡化学除草,在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60毫升或20%敌草胺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喷药时要求土壤湿润,以提高药效。对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除草的田块,若禾本科杂草多的可用稳杀得、盖草能防治,阔叶草多或各种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禾耐斯补治。潜叶蝇、菜青虫、斜纹叶蛾和蚜虫是豌豆的主要害虫,关键是抓好苗期防治,可用40%乐果1500倍或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2-3次。根腐病和立枯病主要由土壤传播,防治方法一是实行水旱轮作,切忌旱地连作;二是用百菌灵等药剂在苗期防治。
(吴早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