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人民政协史上的

“神仙会”

  在中国人民政协的历史上,从1959年12月到1962年9月,“神仙会”曾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议方式,用来促进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各界的商议和交流,以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现实中出现的困难。
“神仙会”的由来
“神仙会”是一个形象化的词语,其实质是通过和风细雨的自由交谈、讨论和辩论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一种会议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神仙会”曾在延安整风和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两次运用于党内。
  最早出现的“神仙会”一词是在延安整风时期的一次会议上。1942年秋季,毛泽东邀集陈云、博古、凯丰、康生、李维汉等人谈话时说,老干部也要整风,互相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风细雨,弄清是非,团结同志。在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说:“我们这个会,也可以说是个神仙会。”毛泽东力图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进行整风运动,以期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特殊的环境
  从1959年到196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采用的 “神仙会”运用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以及全社会,缘起于中国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1959年到1961年间,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以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困难。由于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的影响,以及1959年庐山会议,党内的“反右倾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行到了党外,导致各民主党派、知识界、工商界普遍的思想紧张。在国际上,中苏分歧加剧,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越来越激烈的论争,两国共产党和两国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美国、印度政府反华、排华活动日趋猛烈,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中共中央认识到,国内关系的紧张,是由于党的工作中某些“左”的错误所引起的。因此,为了消除顾虑,中央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李维汉向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提议,用“神仙会”的方法,开好“两会”联合会。“两会”采纳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神仙会”很快就在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全社会中开展起来。
“三自”和“三不”
  当时,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领域的“神仙会”,其特点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自”和“三不”。“三自”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不”就是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在此期间逐渐形成的“三自”方针和“三不”主义,成为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的指导方针。
  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要达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目的,必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法……”开始把党内的思想教育方法运用于党外。到1960年前后形成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三自”方针。
  “三不”主义最早由毛泽东提出。1961年2月毛泽东在浙江调研时,鼓励省委书记江渭清说出对大办食堂的意见,“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讲。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后来有人把这句话概括为“三不主义”。
  从1960年7月到9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6个民主党派分别召开了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都采取了“神仙会”的方法。随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界的基层组织也相继采取这种办法,以后又扩展到宗教界以及统一战线的其他方面。
  回顾历史,人民政协的性质以及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的特点,与“神仙会”的特点相一致,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亮点。“神仙会”从历史的角度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借鉴和进一步发展的经验教训。
(摘自《老年生活报》李祥营/文 2010年3月1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