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中国人对世界的N个看法

中国怎么想?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曾唱遍大江南北。但不婚群体的流行,使常回家看看有了变奏曲。不是领着孩子回家看看,而是租个男友回家看看。不是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而是父母常常“逼婚”。
  常回家看看,要的是回家那种氛围,熟悉的景况、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做做家务、吃顿好饭、说说亲戚家的事。但新新人类不这样看。他们要自由自在、个人体验、网上购物交友,不愿意亲人和亲戚扎堆攀比、找关系、把在外地大城市工作当受苦、图安逸。所以,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苦心无可挽回地面临着心理落差。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当香港电影《无间道》里曾志伟演的琛哥说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时,其背后有一大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义兄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过得了初一,过不到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就普通人来说,年轻时拼命赚钱,渐老时拿钱买命,此为身体健康之还;炒股赚了一把,又被套牢以致割肉,此为理财之还;参与非法集资,先获高额利息接着血本无归,此为发财梦之还;高收入不纳税,被检举遭重罚,此为贪婪之还;飙车招摇过市,又因撞人被捕,此为风光之还;走后门找关系,又被人走后门顶掉,此为歪门邪道之还。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再想“平平淡淡才是真”、“小心行得万年船”,是不是太晚了?
  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在自己的人生中“趁早”,在和别人同时竞争时“趁早”,即是掌握了占领先锋地位的先机。而传媒系统在寻找新闻点时,“人物年龄”的重要性往往超越新闻事件本身。“有的人说年纪小的模特没内涵,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年纪大的模特也不见得更有内涵!”一位模特大赛评审在针对比赛中出现越来越多15岁以下幼模的现象进行点评时如是说。在对两个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较时,评委显然认为年龄小的那个更“天赋异禀”一些,这和举重比赛中举起同等重量但体重较轻者获胜的规则有些相似。
  在这个“比较原则”下,“趁早”就意味着可优先掌握社会资源,童星、少年MBA等群体,他们比同龄人先步入社会,积累了更多“经验值”,“升级”就自然早些——这和中国传统的“早起的鸟有虫吃”并不相悖。
  沉默是金
  文章好,不在字多。学问好,不在话多。
  谁能想到说话在今天也能变成产业呢?律师靠辩护吃饭,推销员靠吆喝吃饭,电视主持人靠逗乐吃饭,专家靠辩论吃饭,经济学家靠演讲吃饭,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靠话痨吃饭,声讯台和心理治疗师靠倾诉者吃饭……央视《百家讲坛》请几个中老年讲经典,还带旺了图书出版业。
  沉默是金,依然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但不再是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作秀、八卦、话痨,成就了三位一体的新口腔型人格:作秀,把内在诉求直接表演或表达出来;八卦,猜测和交流名人和旁人的作秀;话痨,通过对作秀和八卦的反复讨论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所以,今天我们不再也不需要“深喉”了,每个人都是“浅喉”和“直喉”,以致八卦成风,隐私大卖,选秀大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所谓大家都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富我穷,那不可以。这个道理政治家懂,所以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键是共同富裕,不能“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
  要想大家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必须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真的好。但是,要心悦诚服地达到大家都好的地步,可谓艰难。因此,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便成为客套之语。
  不过,好在它的贡献不止于此,还催生了一个句式:大家如何如何,才是真的如何如何。比如,大家叫好才是真的好,这话可拿来说春晚;大家同意才是真的同意,这话一般开会时适用;大家都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这话自然语出“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抵制X货
在国人缺乏其他有效抗争手段时,洋货也成为侵略中国的象征,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便成为主流的斗争方式。
  让人沮丧的是:抵制洋货运动成了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的必修课,最后总是演变为“爱国者”与“奸商”,“国货支持者”与“汉奸”之间的内斗。而洋货越抵制,越畅销。
  除了公众的不满情绪通过抵制洋货得到宣泄之外,收效甚微。一个国家的商品因被一国抵制导致被抵制国的经济受重创,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国际关系渐趋求同存异,政冷也不拒绝经热,抵制洋货渐成个人的、自发的、非政府参与和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行为。爱国有理,个人不参与抵制洋货也无罪,有效的抗争方式已经存在,表达爱国情怀自有多元途径。
  我誓死捍卫你抵制X货的权利,但你没有强迫他人抵制X货或侮辱他人不抵制X货的权利。
21世纪是中国世纪
  海外传媒的中国世纪景象,通常都是对西方奢侈品牌一掷千金的中国豪客,或是收购西方公司的垄断大佬。其实,真实的中国面孔,应是千百万出外打工的劳工,他们风尘仆仆的脸上才画着中国真实的底色。
  21世纪真会成为中国世纪吗?20世纪前50年,整个中华民族陷于救亡图存的炮声,国破家亡的紧迫感压倒一切,休提引领世界。接下来的30年是与人斗、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大折腾。真正给予中国奇迹般复苏的只不过是近30年光景。仅凭30年发展就妄言缔造一个“中国世纪”吗?
  警惕鼓噪中国威胁的人,更要警惕忽悠中国世纪的人。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在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半封闭型传统社会向开放型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节点上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定副作用。
  正因如此,与“发展才是硬道理”并行不悖的另一个逻辑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任何小事,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事;任何大事,除以13亿,都会变成小事”。 (待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