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农论坛

■言论

  谨防“垃圾围村”
  ——《人民日报》载文说,卫生部的调查显示,农村垃圾污染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没有及时跟上,各种垃圾得不到相应处理,不少地方“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难怪两会期间,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代表呼吁,近年来农村的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农村不应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
  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该马上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可能会形成“垃圾围村”的后果,不仅严重破坏农村生态,还会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抗旱能力的差异不可漠视
  ——《中国青年报》载文说,这次西南干旱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农村中基础设施最落后的地方,这些地方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山路盘旋、通讯不便、饮水农耕靠天。在天灾面前,他们几乎无抵御的装备;在外援支持方面,因为偏远,这里成了救灾力量到达的最末端。最需要帮助的人,却最后得到帮助,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旱区让人看到不同人群在面对水资源时的承受力,这是民生的不公。力量强大的人可以安然度旱灾,而无甚凭依的人却最先承受旱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