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农论坛

构建立体式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袁祖
  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新形势下,必须着力构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体系、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新农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发挥远教站点的基础作用,实现农村党员培训的经常性。要充分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开展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要实施远程教育站点“提质扩面”,在实现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足够资金,对所有站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转。同时,加大远程教育站点向基层站所、非公企业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延伸,努力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远教站点。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课件丰富、学习方便灵活的特点,坚持一月一次的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制度,重点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新农村建设等内容。针对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要依托浙江大学、省农广校等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大中专学历培训,有效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发挥基层党校的骨干作用,实现农村党员培训的系统性。要及时调整基层党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和方式,确保每一位农村党员每年都能接受一期基层党校的系统培训。要完善基层党校的布局,按照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双带”能力、提高文化素质的目标,探索基层党校“出菜单”、村(居、社区)党支部“下订单”、党校老师上门开展培训的“流动课堂”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可采取“1+X”的形式自由组合,其中“1”指党课,内容涉及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党史教育、廉政教育等;“X”指实用技术课,内容包括实用技术、创业信息、文化知识等。
  发挥网络培训的辅助作用,实现农村党员培训的灵活性。针对当前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要充分发挥网上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优势,开展农村党员网上培训。要建设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的网上学分系统。按照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网上管理的思路,开发适合农村党员学习的网上培训系统,提高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作者单位:绍兴县委组织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