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两年骤减1400万亩

中国棉花告急

  河南新乡市七里营镇,农民育种家李修立的试验田里,开出红色花苞的棉花一眼望去郁郁葱葱,试验田不远处矗立着毛泽东的一座白色雕塑。1958年,新乡棉花种植全国闻名,毛泽东亲临此处视察并赞许棉花种得好,当地备感荣光,特意建成毛泽东雕像纪念。如今的七里营,除了李修立的试验田,周围的农地里已很少看到棉花的踪影。
  业内人士介绍,河南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1000万亩,现在只有200万-300万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2008年全年棉花产量减至750万吨,2009年进一步减至640万吨;从棉花种植面积来看,2007-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依次为8889.15万亩、8631.15万亩、7425万亩,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与2007年相比,减少1400万亩以上。研究人士表示,棉花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才算是处于安全区范围以内。
  农民正在抛弃种植棉花,首因是农村空心化,现在的农村劳力主要是老人妇女。63岁的棉农吕砚虎表示:“棉花难伺候,从每年4月到10月,施肥、打药没有消停的时候,耗时费力,划不来。”农民不愿种棉花的第二个原因是种粮效益越来越高,而按照现在棉花籽棉每公斤7元左右的价格,2亩棉花卖出去也就是刚好能够保本。
  除了种粮收入增加,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在粮食上的补贴很多,而棉花仅有良种补贴一项,每亩的补贴额只有15元,水稻国家还有最低收购价制度,为农民卖粮托底,但是棉花没有最低收购价保护。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胡军华/文 2010年8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