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全省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现场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仙居县召开。会议指出,建设基层责任网络,是破解长期存在“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食品安全监管困局,在第一时间发现、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基础工程,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要求,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部门联治、基层防治新局面,有效解决基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今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推行食品安全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机构延伸至乡镇街道,覆盖到社区行政村。当前,全省134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成立食安委,并专设食安办,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181名。全省成立市场监管所723个,建立大、中、小网格9.9万个,配备协管员33312名、信息员40498名,三分之二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工作报酬补助机制。
与此同时,我省创新开发“食药通”、“永安通”、“食安通”等软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全省5500余名执法人员、协管员使用了移动监管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全省乡镇(街道)食安办受理投诉举报1500余起,协调开展联合执法290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6000余次。协管员、信息员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0万余户次,上报违法违规行为1万余起。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推进基层食品监管机构队伍建设,促进监管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力争到2015年底前各市80%的县(市、区)建立报酬补助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探索基层食安办与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卫生等部门基层站所的衔接、协作机制,加快完善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格作用;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水平,加大乡镇农产品快检室和市场监管所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推进基层监管信息化,提高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工作效能;着力构建基层食品安全共治格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督促和倒逼生产经营者提升食品安全质量。
会议要求,各地要全力抓好食品安全各项重点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启动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构建食品安全“三网六体系”,努力保障元旦春节“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毛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