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吃了电话订购的降血糖“药”,老太太连续昏迷7天

“食品”不能当“药品”

  79岁的林老太是东阳市横店镇人,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长期吃药,各项指标控制得都还不错。平常,她跟儿子林先生住在一块。林先生也遗传了母亲的糖尿病。
  一年前,林先生听朋友说,有种胶囊,对控制血糖效果蛮好。他很心动,马上打电话去问,会不会有副作用。卖家说,如果有副作用,把药停掉就好了。
  林先生立马电话下单,几天后,货到付款,几十块钱一盒。这下,母子俩把以前医院开的药给停了,如果血糖升高,就吃这个药,正常了就不吃。一年下来,倒也无事。
  没想到,近期林老太突然觉得好累,一点力气都没有,饭也吃不下,还吐了好几回。家人慌了,立马拨打了120,把老人送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检查发现,林老太是乳酸性酸中毒了,这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服用双胍类药品以后。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50%以上。
  正常人体内乳酸值一般是2,有报道说,如果数值大于25,就有生命危险,而林老太有26。医生给她进行了补液、利尿等措施来维持生命体征,但她还是昏迷。
  更让全家人大跌眼镜的是,罪魁祸首竟是林先生电话购物买来的胶囊。林先生听了,吓得脸色苍白。“啊?不会吧,我也在吃啊。”
  急诊科的陈剑平医生看了林先生拿来的药盒分析说,一些来路不明的所谓“降糖中药”里面常会加入些用于糖尿病的西药,苯乙双胍是最常见的一种,剂量不能确定。从林老太的发病症状分析,她很可能是吃了这类药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
  该院中医科杨医生也说,这药盒上标明的成分只能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效果不稳定,停了降血糖的常规药,只吃这种药可能会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
  那为什么林老太吃了一年了,才出事呢?陈医生说,如果碰到身体内本身受到感染的情况,就会撞出“火花”,就像这次这样。
  幸运的是,昏迷近一周,老太终于醒过来了。
  林先生买的“药”,叫柒草唐安葛根玉竹胶囊,它号称能有效降低血糖,降糖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还打出了“让替代/停服降糖药成为现实”的口号。外包装上,有个卫生许可证号“(豫410109)卫食证字(2007)第159号”,不过既没有药品的“身份证”,也没有保健品的“蓝帽子”标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上,也找不到它的备案资料。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意味着,它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而是食品。每年,他们都会接到类似投诉,错买了所谓的“药品”。“食品或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目前,林先生已向东阳当地的监管部门反映了此事。
李斐铭 严丽萍 侯明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